新的方式,以前的生产模式全数革新之后,曾经的那些老前辈,老工匠能适合目前这种制备方式的人员也是少之又少,只能招纳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的年轻人来进行培训。
汉室连基础教育都没解决,其他的全是扯澹,连文字都看不懂,怎么加速培养?
陈曦搞了点定向培养,但是也收获甚微。
就算是汉代的读书人,要么是世家子弟,要么是寒门子弟,就算他们加大了基础教育力度,疯狂印刷书本,但能够孵化的读书人也是很少。
光是教育这个坑都填不满,更不要说分流了。
但凡是个读书人,只要认字就抢手的不得了,填进工匠这边的……都是有工匠传承的,要么是祖祖辈辈工匠,要么就是对这个感兴趣。
这是连陈曦都没有办法的事情,连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那么恐怖的力度和环境,都还有文盲存在,指望他们这么几年就把教育普及,还不如指望汉室一战推平罗马贵霜帕提亚三国联军来的靠谱。
至少后者还有实现的可能性,前者算了,把陈曦杀了祭天五十年之内都搞不定。
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的话,一些厂矿倒也能运转下去,可大多数没有经历过这种管理制度的百姓是无法理解这种制度的意义。
虽说这种大型厂矿是有死亡率的认知,可这拉高到百分之五的话,陈曦真得摸着良心问一句,你这是搁这儿练西凉铁骑呢!
百分之五,西凉铁骑现在都没这个死亡率了。
而且西凉铁骑士卒随地就能找到,这种工匠底子的技术工百分之五的死亡率,还是算了吧。
所以只能用技术工人,就算百姓不合格,也不能拿命去推进这个合格,现在毕竟没有急迫到这个程度,二十年培养一个成年青壮,价值还没捞回来,就给我整没了。
要是战争,陈曦也就忍了,可这是生产单位啊,最后陈曦只能捏着鼻子去搞培训了,虽说进度极其垃圾,不合格的就打发到危险性不太高的其他厂子去,死了实在是不划算,不死还能生下一代,提高人口也是为目前的大汉朝做贡献啊。
82中文网
wap.
/74/74427/2990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