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22章 不亏是千古挂逼.....

第22章 不亏是千古挂逼.....

    园林房外。
    随着小牛的出现,徐云这才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一般。
    脸上浮现出了三分羞愧、三分惊讶以及四分慌乱,急匆匆的将眼镜收起:
    “对不起,牛顿先生,我一不小心忘记了时间,现在我就......”
    没等他说完,小牛便出声打断了他:
    “那是什么?”
    “啊?”
    徐云眨了眨眼,将眼镜挥了挥,装傻道:
    “如您所见,这是一副眼镜。”
    小牛朝他摇了摇头,说道:
    “我当然知道这是眼镜,13世纪中期培根爵士的杰作,我的导师罗文先生便有一副高价订制的镜片。
    我问的是....墙上的那道七色光是什么东西?”
    徐云闻言,脸上恰到好处的浮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演技简直吊打某些小鲜肉:
    “哦,您说那个七色光啊,那是一种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
    徐云点点头,解释道:
    “在遥远的东方国度,有一位名叫韩立的爵士,天资非凡。
    他发现太阳光在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会被折射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主要颜色的彩色光,便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色散现象。”
    徐云此话一出,小牛先是一愣,旋即顿时瞳孔骤缩!
    了解光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
    直到17世纪有人用棱镜使太阳光产生色散,才揭开了颜色的秘密。
    而这个人就是......
    牛顿!
    并且很凑巧的是。
    小牛做棱镜实验的时间是在1666年1月14号,离现在也不过三个月而已!
    根据小牛在《光学》一书中的描述,他对于光线的好奇开始于1665年6月中旬。
    当时他在研究斯托克借给他的望远镜时,忽然发现了歪曲形象中透出的色彩,由此开始了对光线的研究。
    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小牛尝试过各类大小的凸透镜,却依旧没有发现自然光的奥秘。
    同时由于二项式化简的问题,他暂时性的将这个想法给搁置到了一旁,准备等有空了再好好研究。
    结果没想到.....
    在徐云这位东方来客的身上,他居然如此戏剧性的见到了光的色散,或者说......
    光的真相?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道:
    “肥鱼,你再演示一遍....唔,我免你一天的饭费。”
    看着鱼儿已经上钩,徐云嘴角扬起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手上则乖乖照做。
    只见他将眼镜最厚的边缘对着太阳,调整出了一个比较微妙的角度。
    片刻之后。
    一小簇的七彩光谱再次投影到了阴影处。
    通常情况下来说,色散实验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镜子和水,二就是三棱镜。
    不过如果你的眼镜度数足够高,那么眼镜边缘的部分也可以临时做到色散效果。
    因为近视镜是凹透镜,左右两边比较厚,特别是高度数镜片,此时光学特性会有棱镜的性质。
    当光照射到镜片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一样,就把光源中的各种色光分散开来了,然后再进入你的眼睛,这就是彩虹。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镜片边缘区域看见物体边缘或轮廓线时,会出现色彩分离的原因——其理论依据就是光的色散。
    什么,你问技术因素是什么?
    当然是配镜师傅技术差啦.......
    “成红、橙、黄、绿、蓝....这是青色吧?青、紫,上帝啊......”
    看着太阳光在镜片的折射下出现了七彩色散,小牛激动的嘴唇都在颤抖:
    此前提及过,小牛是一位坚定的教徒,因此他坚信世间万物中一定藏有某些造物主留下的密码,投映着世界的真相。
    而经过色散的七色光......显然就符合这一条件。
    随后他猛然转过头,死死地盯着徐云:
    “肥鱼,那位韩立爵士对于这种现象有做出解释吗?”
    徐云张了张嘴,正准备将色散现象的前因后果说出口,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发出声音。
    与此同时,他的眼前忽然再次出现了一道提示框。
    提示框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黄色的感叹号在闪动。
    很明显。
    由于某种‘规则’原因,徐云对小牛的剧透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者说要徐循渐进才行。
    不过仔细想想,这倒也正常。
    否则徐云直接告诉小牛f=-(gmm\/r^3)r的矢量式不就完事儿了?
    于是徐云思索了一番,说道:
    “牛顿先生,韩立爵士只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却没有对它的原理做过多解释。
    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