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

    徐云眼角的余光忽然注意到,此时不远处的帐篷里似乎.......
    隐约有些声响?
    莫非......
    威尔和汤姆逊没睡?
    可眼下的时间节点既无手机也没平板,甚至连psp都还没出现呢,这两位会在帐篷里做些啥?
    蓦然。
    徐云眨了眨眼,心中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们该不会是在互通有无吧?
    毕竟这可是英盖兰啊.......
    其实吧。
    作为一位21世纪的五好青年,徐云并没有去偷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但考虑到这次副本情况特殊,因此一番犹豫之后,他还是悄咪咪的摸到了帐篷身边。
    此时的帐篷底部隐约透着一些光亮,还一些淅淅索索的声音从帐篷内传来。
    “威尔,你喜欢上面还是在下面?”
    “下面吧。”
    “ok,这个速度能跟上吗?我加速了啊.....”
    “汤姆逊先生,您轻点.....”
    徐云:“????”
    不是吧?
    真就知男而上啊?
    就在他准备默默离开帐篷之际,汤姆逊忽然又说道: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你选的这条切线若是在下面,那么法线就会出现变化。”
    “如此一来...看到了吗?它们三维空间下的方向就很可能不垂直......”
    “而切线空间定义于每一个之中的话呢,就还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得到规范化的tbn矩阵......”
    “对了威尔,我说的会不会太快了?需不需要再放回刚才的速度?”
    “不用,威尔逊先生,我能跟得上。”
    “很好,那我就继续了。”
    徐云:“......”
    wtf?
    这两个人男人居然大半夜的躲在被窝里一起学数学?
    这tmd好像比互通有无更离谱吧......
    随后徐云使劲揉了揉脸颊,认真听起了内容。
    接着很快他便确定,汤姆逊和威尔正在讨论的是矩阵和切线空间的问题。
    矩阵。
    这东西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在古代的中西方数学史上,都能隐约见到过类似矩阵的影子。
    例如成书最早在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
    在这部算经中,就用分离系数法表示除了线性方程组,得到了其增广矩阵。
    接着在消元过程中。
    使用的把某行乘以某一非零实数、从某行中减去另一行等运算技巧,就相当于矩阵的初等变换。
    但遗憾的是,那时并没有现今理解的矩阵概念——虽然它与现有的矩阵形式上相同。
    因此在当时,这种方法只是作为线性方程组的标准表示与处理方式。
    这就和之前提及过的天文历法一样。
    它们都属于华夏古代有早期应用,但却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工具。
    至于现代矩阵的萌芽呢,则出现在高斯时期。
    后来由阿瑟·凯利在1858年正式提出矩阵论,他也是公认为的矩阵论的奠基人。
    至于再往后就是弗罗伯纽斯和埃尔米特、庞加来的事儿了,并且最终发展到了目前的常用矩阵模块。
    看到这里。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发现了。
    没错。
    在正常历史中。
    阿瑟·凯利要在在1858年才会正式提出矩阵论,普及到大学的时间更是要接近1870年。
    因此很明显。
    矩阵这个工具与手电筒一样,又是一个提前出现的理论。
    不过根据汤姆逊的教学来看,这个时代对于矩阵的掌握程度略微有些原始。
    远的不说,甚至连离希尔伯特阶段都有不小的差距。
    汤姆逊可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接触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最精尖的理论知识。
    他的解法尚且原始,那么便能够大致判断矩阵前沿的情况了。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真正令徐云奇怪的其实并非矩阵被提前提出了,而是......
    汤姆逊居然在教威尔数学知识?
    要知道。
    矩阵再怎么样原始,它的基础要求还是很高的。
    更别说涉及到切线空间的内容了。
    毫不客气的说。
    在21世纪,很多大学生都不会接触到切线空间。
    当然了。
    如果你是奥数班的话,初中应该会涉及相关的知识。
    21世纪尚且如此,更何况1850年?
    难道说这个满口苏格兰乡村口音的大男孩,过往的经历有些特殊?
    例如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甚至自学了部分大学知识,但却因为家境原因而被迫辍学?
    汤姆逊则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他的天赋。
    因此带着他前往伦敦闯荡一番,路上则借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