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转向“能量传导枢纽”。
冲刺中核心肌群通过腹内压调控。
屏气→呼气的节奏。
稳定躯干。
下肢蹬地力通过腰椎-胸椎-肩胛骨链传递至摆臂动作,形成上下肢联动的闭环动力链。
这个时候新技术的优势就开始体现。
可不仅仅只是在启动加速。
还有双相位驱动的预训练可增强多裂肌、腹横肌等深层稳定肌的耐力。
减少途中跑因核心松弛导致的“坐臀”现象。
即身体后倾、蹬地角变大。
虽然累还是很累。
但同样都是累,速度却可以变快。
因为。
身体后倾更少。
因为。
当地角度没有和以前一样,不断的快速变大。
有这些,后面速度就足够起来了。
95米,96米,97米,98米,99……
压线。
压线是必须做的。
也是苏神要求他这么多年必须练好的技术。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理解,但是现在已经是练到了骨子里。
不用苏神说,他也会这么做了。
最终……
当然是苏神第一,9秒75,凌驾所有人。
这一组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布雷克在这一组冲到了第二。
最终成绩是9秒85。
盖伊的成绩是第三成绩,最终定格在9秒88。
卡特成绩是第四,成绩也是9.88。
张培猛的成绩是第五……
成绩是9秒91。
第六名是阿什米德,成绩是9.95。
第七名是柯林斯,成绩是9.97。
第八名是汤普森。
作为08年奥运会的第3名。
现在已经是体现出了老态。
他的成绩连10秒都没有打开。
最终只在洛桑的小高原场地定格在了10秒05上。
当年能和苏神在鸟巢一争启动王者的人。
眼下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与魅力。
最终,张培猛如愿拿到了小q。
顶掉了罗杰斯。
以第九名的身份晋级决赛。
或许这在其余人看起来,他花费这么多代价挤进决赛也没什么竞争力。
可对于当事人自己。
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
尤其是莫斯科在即。
张培猛。
能感觉得到。
自己最近的状态很好。
比想象中更好。
而且是好很多。
好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