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技术上也是八步。
但依靠强大的爆发,还是很快就冲了出去。
反应个人是里面的第一位。
时间是0.135。
他采用七步上栏,起跑后前三步步长分别为1.3米、1.45米、1.6米,频率高达每秒4.9步,展现出强大的启动爆发力。
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他在起跨前特意将身体重心向左侧偏移5厘米。
这种“侧倾式”上栏技术是他的标志性动作。
说是说能有效利用身体的旋转惯性。
使摆动腿更快地越过栏架。
但是。
凡事有利就有弊。
怎么可能都被你占了好处。
那么这么做,是有特点。
那么弊端是什么呢?
或者说代价是什么呢?
当然有。
就是。
当莱利的摆动腿过栏时,踝关节呈现出超常的背屈角度。
这种柔韧性使他的小腿几乎与栏架平行掠过,减少了过栏阻力。
但这种激进的技术也伴随着风险。
如果一旦步点出现偏差。
就容易导致碰栏失误。
当然第一个栏架他处理的不错。
没什么大问题。
既然没有问题,那么收益也不错。
作为东道主选手,舒本科夫在第七道采用了稳中求进的八步上栏策略。
可以看到他的起跑器设置比谢文君稍宽。
旨在增强横向稳定性。
枪响后,他以0.154秒的反应时间启动,前四步采用均匀加速模式。
步长从1.25米逐渐增加到1.55米。
频率保持在每秒4.6步。
这种保守但稳定的启动方式有助于减少失误概率。
而且他现在也不是那种要前面跑出多大优势的跑法。
只要稳中求进就行。
他也没有进入自己的巅峰。
那些标志的巅峰动作目前还有些做不出来。
在接近第一栏的最后三步,舒本科夫展现出强大的节奏控制能力。
虽然没有到自己的巅峰,但舒本科夫还是展现出了诸多的不同。
比如他通过微调步频。
从4.6步\/秒提升至4.8步\/秒。
相对的。
步长配比变成了1.6米、1.65米、1.7米。
确保以右脚踏上起跨点。
第一个栏攻栏。
起跨时,他的身体重心高度比牙买加的莱利要高出5厘米。
这种更高的重心位置虽然牺牲了部分过栏速度。
但也能有效降低碰栏风险。
体现了他“先求稳再求快”的比赛策略。
到底是主场作战。
又突然间折了梅里特以及帕吉门特。
这两个实力名气比他强的选手。
那这在他看起来。
又何尝不是自己的机会?
在竞技场上。
胆子大的人。
从来都不缺少。
躁动的心瞬间就让舒本科夫。
整个人都被调动起来。
在谢文君旁边的是奥利弗。
他这次反应中规中矩,只有0.147。
但是这对于他来说也够用。
奥利弗在巅峰期的时候属于纯粹的身体素质暴力流。
要不然之前刘祥他的田径迷不会戏称奥利弗叫做“肌肉棒子”。
一方面是说他的技术不够好,一方面也是变相承认,他的身体素质的确够强。
在短跨运动员里面够变态。
不过这些年因为低谷和身体状态和年纪的上升,也进行了调整。
如果说在此之前开个玩笑,10个栏要带倒8个。
那么现在他带倒的栏会越来越少。
第四道的大卫·奥利弗站在起跑器前,这位已经三十多岁的美国跨栏传奇将手撑在跑道上,布满老茧的掌心与塑胶表面紧密贴合。
他已经参加过很多比赛了,但每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发挥好。
各种焦躁以及大赛发挥失衡之前就是用来形容他。
但现在。
他的主要对手都没有了。
这一次能威胁自己的几个人,也都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进入决赛。
大卫.奥利弗。
自己可能也感觉到。
这可能就是。
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一次机会。
最后一次到世界冠军的机会。
可能也是唯一一次机会了。
毕竟。
他的年纪也渐渐增加。
个人能力正在下滑,这一点他自己可以清晰感觉到。
所以他必须抓住最后的夺冠窗口期。
不然很有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打开12秒90却根本没有大赛金牌的人。
这样的说法,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