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1-0.15秒内完成动作参数的二次校准。
可惜。
这些你要苏神做还行。
你要谢文君直接上。
多少有些强人所难了。
好在。
“螺旋式前摆 空中折叠回收”复合技术。
本来就有这个点。
首先。
利用螺旋式前摆技术优化神经肌肉延迟问题。
在运动疲劳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延迟的情况下,螺旋式前摆技术可通过预设的神经肌肉程序进行代偿。
该技术的侧向划弧启动动作本身就具有容错调节机制。
当检测到神经信号延迟时,可利用肌肉记忆和本体感觉,在起跨前的0.1 - 0.15秒内,通过增强臀中肌、髂腰肌的预收缩力度,使摆动腿以更大的角速度。
从常规280°\/秒提升至300 - 310°\/秒。
启动侧向划弧。
这是因为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看,增大划弧角速度能够缩短整体划弧时间,抵消神经信号延迟带来的影响。
这里更不要说,螺旋式前摆的侧向划弧动作在设计上就考虑到重心修正功能。
其产生的反向角动量可以中和因疲劳导致的肌肉发力不均而产生的身体偏移。
当疲劳使侧向划弧角度偏差增大时,运动员可通过主动加大划弧幅度,从45°增加至48 - 50°,就可以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使身体重心重新回到理想轨迹上。
将起跨点偏移风险从上升31%控制在15%以内。
第九个栏。
一跃而过。
更加接近。
开始重新恢复刚刚的追击。
好啊!
孙海瓶一看就忍不住拍着自己大腿。
因为这说明。
谢文君。
成功做到了利用“螺旋式前摆 空中折叠回收”复合技术,来应对当前情况。
抵抗身体的疲劳度。
砰砰砰。
栏架就剩下了最后一个。
这时候疲劳度更加旺盛。
虽然谢文君已经不可能再追着上前面的奥利弗或者是紧跟奥利弗的威尔逊。
但其实距离前面的东道主选手。
舒本科夫。
差距并不算大。
也就是一个身位。
这个身位的差距。
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个栏。
将其追上去。
而现在。
谢文君的机会。
也只剩下了前面这一个。
他在这里换了口气。
已经很累了,怎么办?
谢文君这个时候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句话——
借助螺旋式前摆与折叠回收提升肌肉发力效率。
面对疲劳引发的股四头肌等主要肌群收缩力下降的情况,螺旋式前摆与折叠回收技术可通过多肌群协同发力机制来弥补。
因为从解剖学和力学原理分析,臀大肌、臀中肌收缩可产生强大的髋关节伸展力矩,腘绳肌收缩能辅助膝关节伸展,三者与股四头肌形成合力。
当股四头肌力量下降20%时,通过激活臀大肌,收缩强度从常规60% mvc提升至80% mvc。
臀中肌从55% mvc提升至75% mvc。
和腘绳肌从60% mvc提升至75% mvc。
这样循序渐进。
就可使摆动腿前摆速度仅下降8 - 10%,远低于单纯依赖股四头肌发力时15 - 20%的下降幅度。
而空中折叠回收动作在疲劳状态下,可通过调整折叠时机和幅度来维持效率。
也就是说,当肌肉疲劳导致收缩速度减慢时,可……提前0.01 - 0.02秒启动膝关节折叠动作!
虽然折叠幅度可从120°略微减小至115 - 120°。
但通过提前启动,依然能有效减少小腿在空中的滞留时间。
将因疲劳增加的空气阻力控制在较低水平。
同时,折叠回收时腘绳肌和股二头肌的协同收缩。
还能借助肌肉的弹性势能。
辅助完成回收动作。
降低对肌肉主动收缩力量的依赖。
做完这些,就是跨出前面这最后一个栏。
前面说了,在疲劳时,大部分运会通过增大躯干前倾角度来代偿下肢力量不足,但这会增加落地风险。
后面累了疲劳了,出现代偿其实很正常。
但作为专业的运动员都是代偿。
也许两个同样的代偿。
除了效果完全不一样。
就连谢文君,也不例外。
躯干前倾角度代偿,越来越严重。
要改变这个情况。
跨好最后一个栏。
利用螺旋式前摆 空中折叠回收复合技术,可采用更合理的代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