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 第210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210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从阿云案也可以看出来,两个非常重大的矛盾,恐怕未来会贯穿整个副本,不,甚至有可能会贯穿整个齐朝所有副本的始终。
    “难办啊……”
    楚歌已经预感到了未来的副本中,恐怕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阿云案中,他看到了两个巨大的矛盾。一个是“皇帝的敕令跟现有的律法到底哪个说了算”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皇帝到底是不是“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问题。
    在王文川等变法派看来,既然皇帝已经下发了手谕或敕令,明确规定了这种特殊情况的处置方式,那么即便这条敕令与现有的法律冲突,也应该以皇帝的敕令为准。
    而文君实等人则认为,皇帝也不能以敕破律。
    也就是说,双方在争论的,实际上是“祖宗之法到底可不可以变”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王文川之后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这样的争论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在之后的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中,双方都会用这种方法来反复交锋,直到有一方彻底倒下。
    而另一个巨大的矛盾,则是“皇帝是否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问题。
    显然,在文君实等人看来,齐朝的皇帝无法享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君权,实际上是要与这些文官重臣们分享君权。
    如果皇帝的某个敕令被所有士大夫所一致反对,那么这条敕令就不应该、也不可能顺利推行下去。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限制皇权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当皇帝想做一些实事而触犯了重臣的利益,导致最终失败的时候,这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了……
    总之,张任侠身份的第二阶段,也总算是顺利度过。
    楚歌视野中的雾气逐渐散去,只不过他的眼前并没有立刻出现下一阶段的画面,而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碎片。
    上面还能隐约看到王文川的形象。
    “嗯?
    “记忆碎片!”
    楚歌不由得精神一振,立刻尝试着去碰触那块碎片,而后,一幕幕的画面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地在他面前呈现。
    在之前的版本更新中,记忆碎片这个天赋已经变成了玩家们的常驻天赋。在许多副本中的关键环节,它都会触发,给玩家们一些惊喜。
    而这次也不例外。
    虽说记忆碎片都比较破碎,并不是特别完整和连贯,但楚歌还是看的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其中或许就有一些关系到通关的重要信息。
    ……
    记忆中的画面仍旧是第一人称视角,楚歌看了一阵,才意识到这个视角属于王文川。
    皇榜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在楚歌的视野中,王文川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从后往前看榜,而是非常自信地直接看向榜首的位置。
    果然,他在第四名的位置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金榜题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也意味着王文川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收获,在他22岁这一年,成功地进入了齐朝的官场,准备做出一番事业。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说他是一名顶级学霸,完全没毛病。
    去吏部报道之后,王文川转身离开了繁华的京城,来到了齐朝的地方州县。
    一眨眼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他的足迹遍布了许多的州县,历任判官、知县、通判、知州等一系列的职位,实打实地从基层做起,由政绩提拔。
    而在这些一闪而过的记忆碎片中,楚歌也看到了一些特别的场景。
    其实,王文川早就有机会去做京官。在他曾任节度通判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朝廷的考试进入朝中,然后慢慢地熬资历,顺理成章地获得提拔,快速进入齐朝的权力核心。
    而考试,对于王文川这样一个超级学霸来说,本来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毕竟他的文章在当时,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人,而在诗词方面虽然不算第一,但也绝对在顶尖之列。
    但他压根没去参加考试。
    他执拗地去了另一个县城做知县,一干就又是五年。
    从同僚、好友和政敌的眼中,他看到了疑惑。这些人显然觉得,王文川的脑子多少是沾点大病。
    但楚歌此时,却很能理解王文川的心态。
    因为他在历史上,本就是以执拗而著称的人。
    凡是他认定的事情,就要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地执行下去,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齐朝的官员,为了升官发财,每个都在走捷径。
    齐朝的读书人,在历史上地位最高。而齐朝,更是有着“冗官”的问题,官员的数量也称得上是历朝之最。大量的读书人只要考取了功名,等一段时间,总能谋个一官半职。
    可即便如此,这些官员们也都挑三拣四,只想留在繁华富庶的京城,没几个人愿意去穷乡僻壤的乡下和基层。
    甚至得到任命之后,还推三阻四。
    拉关系,送礼,找靠山,想办法留在京城,混入权力中心,然后攀附某个权贵,很快一步登天。
    但王文川显然不想这样。
    他之所以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