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 23、县试二

23、县试二

    有了好背景。
    基本上,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小半。
    徐行此刻也庆幸自己是在味经书院入学,而不是在别的小私塾。
    仅是大书院的隐形福利,就足以让一般人羡艳不已了。
    小吏又告诫了徐行一些考场戒律,然后转身离去。
    “玄-庚丑。”
    考房门梁上钉着一块三指宽长的小木板,上面写了考号。
    徐行打量了几眼,顿时明白了考场的分布规律。
    考棚的考房应该按照“天地玄黄”分了几个大区。他此时所处的大区就是玄字区,同样一个大区内亦有行列关系。
    而行列关系则用天干地支来表示。
    他此刻就位于玄字区庚行丑列。
    考房逼仄,约莫二尺宽,七尺长,左右都是厚厚的板壁。
    里面陈设简陋,除了临门的两个火盆外,就是一张可拆卸的几案。
    将案几横放,并摆好笔墨纸砚后,徐行又拿起准备好的食篮,从里面拿出一张烙饼,细细的啃咬了起来。
    等他吃了七成饱后,吏员敲门,给他分发试卷和草稿纸。
    试卷是县衙特制,上面有红线横值道格,共十余张,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
    草稿纸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需要注意在草稿纸上书写的时候,不能将答案写在密封线之外,并且字迹除了题目和抬头字之外,必须都是楷体。
    否则,按照零分处置。
    用提前打好的竹筒水洗了洗手上的油渍,并擦干双手后,徐行开始提笔等待。
    少倾,一名书吏举着牌灯走了过来。
    牌灯上写着第一道题,四书题,“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篇。
    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
    大意是: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见到这句话,徐行松了一口气。
    幸好不是截答题。
    四书题中,截答题最难。
    难点在于两句话都是圣人大义。
    而做八股,绝对不能违背圣人之教和朱熹对其的注解。
    截答题将两段意思缝合……,破题既要阐发考题的意思,又不能违背圣人之教……。
    但正儿八经的四书题,就绝无此种担心了。
    县试考的更为基础一些。
    徐行稍稍一想,就想出了破题。
    他下笔,写道:“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这个回答,四平八稳,是对考题的一个回答。
    君子应该在学习上更看重“质”,和践行所尊奉的道义。
    而“贵质”就是与圣人所言的“重威”相呼应。
    不突出,不冒进……。
    在味经书院潜修这么多时日,再加之白色命格【博闻强识】的加持下,他看书一日,胜过常人看书十天。故此,写出一个适当的破题,于他而言,并非是难事。
    接下来。
    徐行翻找科举范文,以圣人口吻阐发破题。
    洋洋洒洒数千言。
    不过一个时辰左右,就已被徐行写完。
    至于后面的第二道五经题,他择“春秋”题答之。
    五经题总共有五道,分为尚书、易经、诗经、礼记、春秋各一道。考试考生选择自己的本经回答就可,不必全答。相当于专业课。
    第三道是试帖诗。
    试帖诗起源于唐朝,最著名就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只不过在王安石熙宁兴学后,试帖诗在科举中被废除,直到乾隆时,试帖诗才在科举中恢复。
    不过明清不重诗赋。
    只要试帖诗的韵脚不出错,没有重字,做好避讳就可。
    这道题基本上就是形式题,并不难。
    说到避讳。
    徐行又检查了一下自己所做的八股。
    见八股中没有出现错漏,这才开始准备誊写试卷。
    他养心敬神了一小会。
    就这一会的功夫,就已经有考生前往公堂交卷,请吴县令阅卷,时间比考试结束提前了不少。
    徐行没有心慌意乱,仍旧气定神闲。
    提前交卷,又不会增分,为了一时的光鲜,没必要。
    时间缓缓过去。
    天色也渐渐暗沉了下来,一些考房点起了蜡烛。
    烛光亮起。
    “呼!”
    笔落,徐行细心吹干试卷上的笔迹,防止墨迹污了试卷。若是污卷,直接就是落榜,哪怕写的文章再是锦绣,也无半点机会。
    时间临近申时,衙役们轻轻敲锣提醒。
    见此,徐行也不在等待,县试就是申时击鼓结束。
    他起身,拿着试卷走至公堂,将其呈递给早就站立在一旁的书吏。
    虽然他此次也算提前交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