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女坐在船头,双脚一下一下拍打水面。衣裳和头巾很旧,却是黑白画境中独有的一抹红色。
  姜和和哼着歌谣在船头玩水,一边用布擦拭船头上嵌着的船眼睛,船眼睛由两颗蚌珠打磨成梭形,成色不好,个头却不小,是祭祀河神的法器,安在船头,大雾天出船都能辨认方向。
  其实谁也说不好,船眼睛到底有没有用,这或许只是渔民为祭祀河神找的由头。
  濮水是滺水的一道小支流,向来风平浪静,又在玄都里边,没出过什么怪事,也没有正神坐镇。
  但在大庸国,干哪行的,似乎都要敬神供佛才行,没有正神,就自个找个什么神供着,不管你求不求灵应法,这是规矩,按规矩办事才叫人心安。
  姜和和供的那位河神叫做“罔象”,这河神的来头,要追溯到姜和和六岁时。
  姜和和自幼失怙,与阿娘相依为命,六岁那年春天她随阿娘出船,为了捕浅水处没有的石鲞给酒楼卖个好价钱,沿城墙下的水关出了城。
  那天有雾,到了临近滺水的地方,船上出现异状,像被什么东西在水底撞击,摇摇欲坠。
  阿娘吓得不轻,姜和和却兴奋起来,大叫“网上,网上!”想把那大家伙捞起来。
  奇怪的是姜和和叫了两声,船一下就不震了,那撞船的东西也销声匿迹。
  回去以后阿娘拿出积蓄到城隍庙求神,庙里庶务说,这是遇上了妖怪,阿娘便花香火钱,求来一道辟邪咒。
  回到濮水畔,却有老渔人说,这是遇上了河中野神,河中野神不比妖魔,不会害人的,若在船上贴了辟邪符,反倒会惹怒河神。
  阿娘犹豫,有人劝,说你求得起辟邪咒,还请得起高人除妖么?
  谁不知道野神就是妖魔,可天下不知有多少妖魔,害了人的还没除尽,谁有空管你这个?
  等你被害了,那妖魔倒是非除不可,可那也晚了。
  不如今日起把那河神供上,河神非但不会害你,还会护你行船。
  阿娘这才醒悟,把那道辟邪咒洗掉。
  老渔人问,那日河神是怎么走的,阿娘说了,老渔人一拍大腿,说这就没错了,定是姜和和叫出了河神的名头,河神感受到了你们的尊敬,这才离去。
  河神罔象,河神罔象,错不了。
  阿娘迟疑,姜和和明明说的是把那东西网上。
  老渔人不耐烦一摆手,妇道人家懂个什么,那河神就叫罔象,水之精名罔象——这是货栈里最见多识广的那位老说书人亲口说的。
  姜和和和阿娘从那以后便开始供奉河神罔象。
  供奉河神的规矩多,比供奉正神还多,幸亏不用花多少香火钱,当然,也求不到半道灵应法。
  奇怪的是,从那时开始,阿娘就没再遇上过怪事。
  “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
  姜和和用脚拨水,一边哼歌。
  一群鱼儿,黑的红的,像是因为她的歌声聚集起来,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