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稍作梳理,顿醒回神,问道:“那你知道我怎么来到这里的吗?”
他点了点头,拿出一卷竹简,不徐不疾道:“应和这卷苍龙的书有关。”
我半信半疑接过一看,这不是博物馆那个最新出土的千年文物吗?思绪被猛地拉回到失去意识前的时刻,那时我正在博物馆参观这卷竹简,上面的字都已斑驳不清,但苍龙两字却清晰可见,还泛着淡淡的微光,就在我看的入神时……突然就…….
“天啊!”在一阵头脑风暴后,终于理出了头绪。
我的确穿越了,媒介就是这卷竹简!?这可是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桥段,时空隧道难道真的存在?!而且真的能通过一个物体就能成功穿越?这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我定了定神,稳了稳心底翻涌而起的浪潮,瞥了一眼青衣男子,忽然意识到方才被忽略的一个问题。
“那个……刚才你说你是张良?”
“没错,在下张良”
“就是那个千古谋圣张良?”
他微诧:“姑娘,你说……千古谋圣?”
“字子房,五代韩王之相?”
“正是在下。”
没想到古代十四圣人之一的谋圣张良是这般摸样的,真是大开眼界了!更没想到竟然还是儒家三当家!这也太扯了吧!
子不语怪力乱神。果然历史上记载张良功成身退号称‘欲从赤松子游’,只是他归隐的一个借口而已吧。
不经意间嘴角扬起一抹苦笑,这一切是梦还是幻?我不仅穿越了,第一个遇到的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良!我不仅遇到了张良,更离谱的是他还一清二楚我是穿越而来的人!
这实在太不科学!
我不尴不尬的表情似被张良看了个正着,他眸中满是好奇的神色,端量了我好一会儿,但并没有再多问,只是付之一笑。
“多谢姑娘夸奖!没想千年之后在下还有谋圣的美誉。”
话语刚落地,一个少年匆匆忙忙跑了过来,恭敬的向张良行礼,见到的一边的我也想行礼,却半张着嘴不知怎么开口。
张良莞尔一笑:“按照辈分,你应该叫这位姑娘三师娘。”
少年略显尴尬,忙作揖行礼:“三师娘好!三师公,掌门师尊请您过去。”
张良颔首含笑:“好,我马上过去。麻烦你再去请一下二师公来为三师娘诊脉。”
“是,三师公。”少年又行一礼,便快步离开。
我被他们一个三师公一个三师娘搅和得莫名非常,没有了东南西北。对自己此刻处境更是在半梦半醒中混混沌沌,这一切实在不可思议,但又实在太过真切,不得不让人去承认这个事实——玄而又玄的所谓穿越就这样神乎其神地没有预兆的发生了。
“还不知姑娘芳名?”
“徐子雨,友风子雨的子雨。”
“荀师叔《荀子·赋》有云: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姑娘的名字果然很有意境。”
张良仍旧明朗的笑着,眼眸在霏霏细雨的映衬下更显流光溢彩,他双手作揖温文尔雅。
“在下有事就先告辞了。”
他翩然离去,如一抹山青之色慢慢地融入蒙蒙的水色之中。
翩翩君子潇洒不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谈吐气质确实是如此符合。
===
【注】
1.《荀子·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释义就是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2.这篇文是秦时明月版张良同人文,在秦时明月里青年张良是属儒家,落落猜想这样设定或许和张良早年学过‘礼’有关。《汉书·张良传》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
3.欲从赤松子游:《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在辅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功成身退,对汉高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对于这点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其中一个说法是这只是张良明哲保身归隐的托词,并不是真的信鬼神要辟谷修仙。(例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评价:以子房之明辩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4.小说写于韩非篇天行九歌播放之前,韩非的死因为作者脑补,可能会与天行九歌的更新有出入。
===
【在书评区发现有几个问题大家有疑问,这边集中说明下吧~^__^】
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打赏和一直以来的支持,你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1.本书虽已入v,但不会上架~落落工作忙起来写文时间实在有限,所以更新有些龟速,还请童鞋们多谅解哦,多谢~!
2.这篇是秦时明月同人文,假设秦时明月的玄幻世界真实存在于历史当中,由于各种原因使然这段秘史并没有记录在史册,苍龙七宿的秘密也因此被隐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小说偏玄幻言情,历史半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