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夜火余烬 > 缘起卷 第一章 血月凌空

缘起卷 第一章 血月凌空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古今天下皆苍茫。
    天无穷兮地无疆,
    除却天涯尽他乡。
    昔日躬耕田家郎,
    后来威压一世王。
    世人皆言少高志,
    不安枝头欲成凰。
    半生漂泊流离苦,
    三十功名尘与土。
    当年遍求十瓦房,
    而今千里宫城墙。
    月夜无眠羞自照,
    白发苍颜不堪笑。
    坐拥万里山河土,
    美人不在身旁舞。
    至元四载,星象骤变,天下大乱。关东之地,三年未雨,赤土千里,颗粒无收。当时是也:横尸遍野,白骨如山,人相食之,易子而啖。其悲惨之状,刀笔难述,史册罕见。
    辽州多义士,有卫氏二人,起于危难之中,奋乎疲敝之间,首举义旗,天下苦众遂云集响应。三年辽州离朝,五载关东独立。天下义士纷纷攘直逼中州,大昭一时危颓。
    哀哉,大不幸也!怎料义军内乱?卫獠者伏诛,卫贤者失迹,义军遂散。而后,大小割据林立,军阀混战。其时也:血海滔天,命比草贱,残肢断臂无人收,尸骸破甲蔽平原。
    朝中腐败,庙堂朽坏。奸贼上位,欺压病后,藐视幼主,自立法度,自行赏罚。其虎狼之心,枭毒之性,路人皆知,妇孺可见。不惭自号大柱国,生杀夺予,一念之间,无人节制,愈加骄蛮。天下之民更为苦也,皆盼明主,皆唤圣君。
    高祖,本自乡野村夫,躬耕田亩之间,有感于黎庶之苦,愤愤然举事揭竿。或天有感,高祖东征西讨,凡到之处,所击者破,所当者服,十载尽收天下,八方复为一统。
    定国称帝后,高祖不忘本心,不泯来志,定法度、制衡量、兴乡学、明教化、开沟渠、缮栈道......种种利民,不可尽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百代之后仍称明治,万古流芳颂扬太平。
    高祖年少时曾与南都许丽子相倾慕,然则造化弄人,一别十年,终是错过。
    高祖讨江州之时,曾偶遇故人,铮铮男儿,潸然泪下。其时许丽子已为人妇,育有两子,寡居多年。高祖欲纳之,许丽子不从,遂罢。引以为天下笑谈。
    “史书上写的,也不见得都是真的。”徐胜合上了书晃了晃昏沉的脑袋,呆呆地坐了一会儿,直到肚子咕噜一声,才回过神儿。他下意识地向内屋走去,揭开了粮盖,看了看已经见底的缸子,不由得苦笑起来。
    “我都已经自顾无暇了,还在为古人的兴哀感慨,真是傻到了极致啊。”
    徐胜自叹,在屋中踱步,许久也没有想到什么主意。如今正是夜半更深,就算要寻个接济也没有什么去处,明天早上到是可以,十里八乡的尽是亲族熟人,讨口饭吃自然不成问题。
    只是,离天明还早得很呢!
    徐胜叹息,只得暂且躺下休息,不过腹中空荡难耐,他折腾了好一会儿,反倒是愈加精神了。
    “他奶奶的。”
    徐胜骂了一声,随手抓起一件单衣披在身上,推门外出。
    此际,正是大好的月色,月明星稀,月色皎洁,月光透过层层的枝叶在地上映出许多斑驳的光影。风一过,光影摇曳,倒是颇有些趣味。
    最起码徐胜是如此感觉的。
    也许是风吹的缘故,徐胜腹中的饥饿之感竟减轻了几分,这样一来,他便又不禁胡思乱想了起来。
    “《经史》中有记载:古之大能往往寿逾千年,功参造化,一弹指便是山崩地裂;吹口气便能化十里长风。更有甚者,移山填海、划陆成江、凌空虚度、羽化飞仙,难道都是假的的吗?”
    “但如果那些都是虚假的话,那么为何其中关于前几个王朝的叙述却多为史学家所采信?”
    徐胜深久困惑,不由摇头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引人幻想无穷呀!”
    “咻”
    突然之间,天地骤变。徐胜只觉眼前一闪,一抹鲜红陡然出现,他定睛看去,一道血色流光划过天际。
    这流光甚长,恰从明月前经过,连皎洁无暇的月亮也被染成血红。
    “怎么回事?”徐胜大惊失色,一时呆住。只见那血光顷刻坠地,落在了群山之中,一道血光从大地上升腾,直刺天幕。
    现如今正是深夜,这里本就是人烟稀少的村庄,村人又没有熬夜的习惯,徐胜几乎可以断定,除却自己之外再也没有人看到这诡异的一幕。
    “怎么办?”徐胜惊愕,一时手足无措。他见那血光闪烁,极有韵律,充满着神秘之感,仿佛故意唤他而去。
    他只觉背脊发凉,惊恐之下,回身就往屋子里走去。可是刚走了两步,他就觉得心头阻塞,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
    人皆有好奇之心,况且此刻的徐胜不仅仅只是好奇,更多的还感受到了一种呼唤和诱惑。
    不去不行!去看一看又能如何?
    徐胜把心一横,穿好衣杉,撸起袖子,在那血光的指引下,向着前面的群山迈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