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的农村,为了传宗接代而非要生儿子的人,已经不是太多。现如今的乡下,早就不是从前,也根本就不像以前那样,在家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还要祭祖。甚至多少代列祖列宗的名字,都供奉着。那些,在几十年前,那个大革命的时候,就当作四旧,被摈弃了。
眼下,不要说孩子,就是很多老年人,往上数几代,就不知道自己的祖爷爷的名字。不少人,甚至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说不清楚。既然这样,你还能指望孙子、重孙子记住你?何况,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可能是儿子辈,或者孙子辈,要不就是孙子的儿子辈,孙子的孙子辈,是不是继续生儿子,都不知道。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断了后。所谓的传宗接代,早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
但是,在农村,如果家里没有男孩,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田里的重活没有人干不说,也容易被人欺负。所以,不少人认为,自己家里就是有三个女孩子,也不一定顶得上别人家的一个男孩子。子子孙孙有没有穷尽先不说,儿子,至少还是要生一个的。
小三的爹,大名叫庄清风,小名叫蚂蚱。当然,庄清风这个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大家知道的,是他的小名——蚂蚱。蚂蚱上过小学,认识一些字,但因为平时也用不着这些字,早就忘得差不多,他和文盲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蚂蚱两口子,平时就是想把自己的几亩地种好,如果能比别人家的多打几斤粮食,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当然,还必须要有一个儿子。
蚂蚱年轻的时候,家庭条件相当不好,主要还是穷。那个时候还是生产队,一个工分才值几分钱,辛辛苦苦给队里干一年,到年底的时候,反过来还要欠生产队的钱。因为,生产队给你们家里分了粮食。现在想想,就觉得很奇怪,但在当时,却是很正常的事情。蚂蚱到了二十多岁,还娶不上媳妇,他的父母非常焦急,但也没有办法。也有人给他说媒,但是,女方来村里一看,那个又矮又破的一半茅草、一半瓦片的房子,就没有了下文。那个时候,农村找不到媳妇的,大都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像爷爷曾经是地主、富农的孩子。像蚂蚱这样出身贫雇农的家庭,根红苗正,除非家庭条件特别差,娶个媳妇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蚂蚱家,就是因为家庭条件特别差,而娶不上媳妇。
好在,蚂蚱有个妹妹。蚂蚱的妹妹叫柳枝,比蚂蚱小6岁,人虽然长得不是很俊俏,但也眉清目秀。原来,柳枝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相好的,但因为那个男孩子也是姓庄,家里人就不同意,当然,村里人也不会同意。他们这个常庄村,姓常的没有几家,大部分都是姓庄。姓庄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庄姓人之间,不能通婚。
现在的农村人,不知道是不是男多女少,反正,多少年来,有不少人男人娶不上媳妇,不得不打光棍。女人,不管什么条件,哪怕是瞎了鼻子烂了眼的,都能够嫁出去。这样,女人,在婚姻市场上,就比较走俏。由于不少小伙子寻不到媳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聪明的媒婆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换亲。两个有儿有女的家庭,如果都是因为男孩找不到对象,就和对方互换,这边的男孩娶了对方的女孩,自己的女孩嫁给对方的男孩。一般情况下,都是男孩条件很差,女孩条件稍好一些。没有办法,这些懂事的闺女,为了不让自己的爹妈作难,为了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能够娶上媳妇,只能牺牲自己。不牺牲也不行啊,婚姻这种事情,她们自己说了也不算,都是由父母做主的。
采取换亲这种方式结合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婚姻关系比较稳定,离婚的不多。因为,只要一对离婚,另外一对肯定也会离婚。那些女人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牺牲过一次,那就不妨继续牺牲下去。再困难,再不顺心,也得捏着鼻子过下去。也有的女孩,不愿意换亲,要死要活地和爹妈闹。这样闹的结果就是,女孩自己嫁出去了,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最终却娶不到媳妇,打了一辈子光棍。以至于,那个独自嫁给别人的姐姐或者妹妹,以后看到娶不上媳妇的哥哥或者弟弟,肯定要内疚一辈子。
可能是换亲这种方式实在太过直接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