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得山被徐力民逗的一笑,见几个小孩子已板板正正的坐好,心里很高兴。他又转脸看了眼徐力民说:“这叫万事开头难,有今天的开始,以后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徐力民点了点头。郑得山又回过头去,眼看着几个小孩子说:“徒儿们!既然你们已磕头拜我师父了,从昨天开始,我就名正言顺的是你们的师父。换句话说,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徒儿,咱们的关系,就如同父子。以后,我不但教你们武功,还要教你们念书识字;那么,什么是武功呢!武功就是你们想学的那种游戏。希望你们别把这种功夫叫它游戏了,要改称为武功;什么是念书识字呢!念书识字,就是学文化,学好文化。等你们将来长大成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得懂,知道的明白。”
郑得山在讲台上讲这一番话,几个小孩子一直听的很认真。此刻,他又接着说:“以后,你们每天跟我边习武功、边学文化,大家是不是听懂我的话啦?”郑得山问完这话,几个小孩子却是没有什么反应,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回答。徐力民在一旁又提醒他们说:“你们回答师父的话呀!就说我们听懂了。”几个小人经徐力民这么一提醒,这才反应过来,就向郑得山回了声:“我们听懂了。”
他们回答过后,个个又表现得很严肃的样子,静心听着师父的每一句话。他们的这种表情,让郑得山和徐力民见了,都是心里挺满意,觉得他们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时郑得山又说:“现在我就开始授课。你们把面前的书本,打开第一页。”话音一落,就听“哗啦”一声,几个小孩子就把书本的第一页打开了。这里郑得山也把讲台上的书本,打开了第一页,就接着说:“这课本的第一节内容,就是百家姓。”随后,他就把百家姓的来历,百家姓的意思,都讲解给他们听。后来就教他们认识百家姓的字,还要教他们学着发音。
接下来,郑得山就逐个字的念出声来,几个小孩子就跟他学着念。他用心的教,几个小孩子认真的学。他见他们第一句学会了,就接着教第二句。等他们第二句学会了,就再往下进行······
时间过去的很快,不知不觉,就见夕阳西沉。整个下午,郑得山教几个小孩子认识了不少的文字。直到夕阳落下山头,教室内慢慢的暗下来,他才收了课本。然后说了声:“下课。”整个下午的授课,也就结束了。
此时,袁婶把晚饭又送到场地上,正赶上他们下课从教室里走出来。袁婶看到徐力民,就向他请示了一句:“东家。你们选在哪个地方吃晚饭?”徐力民笑着说了句:“还是放在外面吃罢,现在正是落日时分,黄昏之时,野外就餐,也是别有趣味的一刻。”说完这话,又转脸看了眼郑得山,然后开心的一笑。
袁婶也就提着食盒走到了场地上的八仙桌旁。她动手把桌上的茶杯一整理,也就把饭菜从食盒里端出来,又一样一样的摆到了桌上,就等在了一旁。
徐力民和大家走过来,就安排他们坐下来。他见袁婶站在一旁,又邀请袁婶坐下来一块吃。袁婶又说是要回去和夫人一块吃饭。徐力民向她点了点头,就回头和大家开始吃饭。
一会儿的时间,几个人吃过晚饭。袁婶收拾过桌子,看着天色已晚,把茶杯也想收拾了,但她拿不定主意,就问了徐力民一句:“东家,现在还要泡茶吗?”此时已是暮色笼罩,徐力民转脸看了眼郑得山,接着回过头来,向袁婶说:“就给大师泡一杯罢。我们几个人就不用泡了。”又说:“你把其他杯子,也一块收了。天色也不早了,我们马上就回去。”袁婶就开始给郑得山泡茶。
袁婶把一杯茶泡好,又递到了郑得山面前,接着把其它茶杯收拾了,又放到了食盒里,就向郑得山和徐力民打了声招呼,然后提着食盒回去了。
袁婶走后,徐力民又陪着郑得山坐了一会儿,边劝郑得山喝茶,又向他说了一些客套话。这时眼看着夜幕拉开,徐力民向郑得山说了句:“大师,你也累了一天,就早点进房休息罢。天已晚了,我带着孩子们回去。”郑得山也愿他们早点回去休息,他是怜惜几个小孩子第一天练功,等一会缓过劲来,要觉得累的。他就向徐力民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准备去房里走。
徐力民见郑得山站起身来,他也跟着起身,又把郑得山的茶杯,伸手端在了手中,意思想给他送进房里去。郑得山见后,就从徐力民手里接过来,便说:“你如没有别的事的话,你们就早些回罢。”话后,他端着茶杯,就自顾向房里走。
这里徐力民见郑得山已转身去了房里,他把地上的地八仙桌,又搬起送进了教室里,然后又把房门锁了。接着他又看了眼单间房,见郑得山已进了房里,就在房外向他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几个小孩子往回走。
徐力民带着几个小孩子回到家,天已黑透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都等在他家里。大家见面后,又议论了一番孩子们习文练武的事,也就各自带着孩子回家了。
却说又到了次日,吃过早饭,几个小孩子又来到了场地上。不过,今天只有徐力民一个人陪着他们来到场地上,其他的家长,都没有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