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费事儿,不过图个安心。
一家人忙得火热,下午等几个孩子回来了,院子里又开始闹腾了。
杨彤彤和杨柔柔躺在摇篮里,两个人正好可以看到院子里的几个孩子正在闹腾。
只有大球一直蹲在杨尽仁的旁边。
“三叔,我也想学。”大球可怜巴巴的看着他,“我觉得做这个有意思。”
“读书没意思?”杨尽仁笑了起来,“那你跟我一起吧!”
大球马上兴奋了起来,帮着他搬瓦片:“读书也有意思,不过先生太严厉了!老是打我手掌心!”
杨彤彤差点儿没笑出声:“看来大球的功课不行啊!”
周先生看着就是个温和的先生,要是经常打大球的手心,可见大球是真的不行。
“打你那肯定是你没做好。”杨尽仁非常认真的教育他,“先生严厉,那是为你好。”
话音刚落,隔壁就传来了噗通一声,声音虽然不大,不过还伴随着哎呦的声音。
他们家隔壁也是年轻的时候参军的,但他没有子女,听说年轻的时候娶了一位夫人,可没两年就因病去世了。
他们刚住过来的时候,和隔壁的打过招呼,那位老人年纪大了,平日里门都不怎么出。
“怎么回事?”老太太站了起来,冲着杨尽仁招手,“老三,你去看看。”
“诶!”杨尽仁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瓦片过去了。
没一会儿,杨尽仁就回来了。
“怎么回事?”老太太有些担心得问道,“出什么事儿了吗?”
“摔了一跤。”杨尽仁一边继续干活,一边回老太太,“他说要去抱柴,可这两天刚下了雨,屋檐下有青苔,一个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老人家本来手脚就不灵活了,眼睛也不好,估计是没看见。
“哎呦,没什么大事儿吧?”老太太惊了一下,“那么大年纪了,可别出事啊。”
杨尽仁摆了摆手:“我看过了,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擦破点皮。”
听到他这么说,老太太才放心。
杨彤彤也松了口气:“还好没事儿。”
“孤寡老人,生活不易啊。”杨柔柔心里叹气,“现在还好,要是冬天,日子更难过。”
杨彤彤皱着眉头没说话,虽然话不好听,不过也是实话。
孤寡老人,日子确实不好过,可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们?
两姐妹正愁呢,杨尽仁就开口了:“娘,我看这些老人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还好,要是到了冬天,下大雪,他们日子恐怕不好过。”
老太太正在缝衣裳,听到他的话点了点头:“是啊,冬天还冷呢,年纪大了,家里连柴火都不一定够的。”
平日里年轻人打柴都费劲儿,别说老人家了,冬天用柴格外的厉害,毕竟得取暖啊。
“娘,我有个办法。”杨尽仁起身坐到了老太太身边,“不如让村里的这些孤寡老人都聚在一起过冬吧?节约柴火,还有个照应。”
上次他们帮忙收粮食得时候就打听过了,如今他们村里的孤寡老人,加起来只有六个,人并不算多。
杨彤彤听了三叔的建议,直接在心里给他点赞:“这个办法好啊!”
“还是三叔聪明!”杨柔柔也非常赞同的。
“办法是好办法,可他们不一定同意啊,这事儿得去跟村长说。”老太太停顿了一下,加了一句,“要是都在我们这附近,我们还能照顾一下,可村里的老人住的都远,咱们也是能力有限啊。”
总不能为了帮别人,自己都不顾了吧。
杨尽仁拍了拍大腿:“我这就去!眼看着天都快凉了,得尽快!”
老太太没拦着他,这事儿确实得尽快。
村长也在准备过冬修房子了,听到杨尽仁的提议点了点头:“行这样吧,这两天我有空去看看那几家人要是他们都同意的话,这也是个好办法。”
听到村长的话,杨尽仁才回家去了。
这事儿没两天就说定了,这天一大早村长进去敲了他们家的门。
“之前老三的提议,我跟几个老人家都说了,他们是没意见的。”村长脸上带着笑容,“我们商量了一下,就在你们隔壁的四叔家里住,四叔也很乐意。”
隔壁的老头,按照辈分,是村长的四叔。
几个人寒暄了一下,村长就离开了,老太太正好没事儿,就叫上了孟琴,带着两个孩子和几个鸡蛋去隔壁看望几个老人去了。
他们进门的时候,几个老人正坐在炕头上抹泪水。
“哎呦,这是怎么了?”老太太吓了一跳,“是不是缺什么?”
“没有没有!”
看到她们来了,几个老人赶紧擦泪水。
“我们是感动的,妹子,真是谢谢你们家老三了,以前也没人这样为我们想过。”
“是啊,谁顾我们的死活啊!”
“这个冬天我还在想会不会冷死呢,没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