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威武雄壮万贵妃 > 79.见深,宝宝,怎么了

79.见深,宝宝,怎么了

,跟父皇说,即便把你杖毙,我也要封你为皇后,跟你合葬。还说等他过世了,诸位娘娘都要陪葬,除了钱皇后是皇后还有周妃是我的生母不用死,其他人一个都跑不掉。还有,我劝他多积德行善。”他呐呐的低声说:“被雷劈了还不长记性。”
    万贞儿想了想:“这话没错啊,殉葬这些事,都是实话。劝皇帝积德行善,施行仁政,这都没什么呀,我看史书上经常写这样的话,明君都能听进去。”
    她却忘了,皇帝从来不是明君,而且一直都听不得实话。
    于谦飘在旁边连连叹气,他坚决反对万贞儿当皇后,但是他反对有什么用啊!
    这两只胖头鱼什么借口都能找出来!还有文仙姑给他们撑腰,文仙姑或许影响不了活人,可是她能管我!
    文仙姑一向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她有说过,万贞儿和太子有姻缘,唉,姻缘天注定啊。
    朱见深愣了一会,想起好像是这么回事,好像在史书上看到过更过分的话。
    ……
    每一代皇帝都有几名史官,写起居注。
    什么叫起居注呢?“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
    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史官们都有三个特殊技能,一个是过耳不忘,一个是速记,另一个是毫无存在感,而且很少对事情发表评论——这样才能让皇帝和大臣在自己面前畅所欲言,不会在聊到关键问题时叫自己滚粗去。
    当前史官圈们最悲伤的事,是兢兢业业写了七年多的景泰帝起居注,全都被皇帝毁掉了。
    妈哒!把朝议的重点每一句都要记下来,这很累的!
    皇帝说的所有话都要记啊!
    大臣们的重点不好抓啊!
    ‘正统帝一生黑!’
    ‘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
    ‘diss毁起居注的行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秉直刚正地书写历史,宁折不弯!’
    ‘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掩耳盗铃没有用!’
    ‘不让写在起居注里就写在国史里!国史不让写就写在野史里!无论如何都要留下来!’——这是史官圈的怨念。
    赵史官看着吐血而晕倒的皇帝,他继续沉静的呆在角落里,默默的盘算怎么写刚刚的事。
    要是避虚就实的写,唔,是写父不慈子不孝呢,还是写重点在父不慈呢?
    他知道万贞儿是谁,皇帝和太监聊过,他听见过,听说是个年长又稳重的宫人,又听太子的老师们说过一些,是一个殊无媚色,敦厚稳重,恭谨有礼的女人。
    当不当皇后都不要紧,皇后最重要是品德,钱皇后一无所出,还是被交口称赞呀~
    他并不知道万贞儿的年纪。
    老师们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讲课的时候,万贞儿从来不去门口凑合,远远的瞧见了就行礼,避开。
    史官一点都不纠结,把当然是皇帝不好!皇帝非常不好!
    重病在床还想着把人杖毙!沉迷女色到一听说刘妃要殉葬就吐血了!呀呀呀!
    太子劝他‘大道容众,大德容下’,皇帝一意孤行,要‘非刑’(不合乎罪行和法律而用刑),太子又劝:“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
    皇帝唾之。(史官选择性忽略了皇帝吐血的事,写为吐口水。)
    总结一下: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
    太子很勇敢,皇帝不贤明。唔,算是为我写的十几本起居注报仇了!
    赵史官写的正欢快呢。
    太医们用针灸、刺鼻的嗅药把皇帝唤醒。
    皇帝喘着粗气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不分先后的跑进来两个宫人:“不好啦!”
    “出事了!”
    “不好了!”
    “我先说!”
    “我是慈宁宫的!”
    慈宁宫的宫人说:“启禀皇上,太后娘娘听说皇上吐血,觉得心口疼。”
    另一个宫人大哭着拜倒在门槛外,高声道:“启禀皇上,刘敬妃娘娘宾天了!”
    朱祁镇噗的又吐出一口血来,这次没昏过去,挣扎着站起来:“怎么不告诉我!怎么没请朕见他最后一面?刘姐姐啊,你怎么就撇下朕走了……”
    宫人泣不成声:“娘娘说,说皇上病体沉重,她只是病情突然转重,有太医在旁边会好起来的,呜呜呜呜,没想到这一口气没上来,呜呜呜,娘娘走的不难受。”
    朱祁镇没站稳,一屁股坐在地上,锤着脚踏大哭:“刘姐姐!”
    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刘姐姐一同玩耍,一起吃饭睡觉,后来为了生嫡子只顾着和钱氏努力,冷落了刘姐姐,终于在南宫中又和她重温旧梦,没想到啊,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她又离我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