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突出重维 > 90网文圈是锅粥

90网文圈是锅粥

    周一,超市正常营业,没有优惠活动。再者,两天的开业酬宾活动,大家已囤够货了。
    所以,诚信超市生意冷清得无人问津,门可罗雀。
    对此,马广信全然不在乎,自顾悠闲地上网。
    马广信点开站浏览,认为此时的小说可能会勾起某些记忆片段,对以后发表小说的先后顺序的确定有所帮助。
    2004年,写网络小说的人还不多,作者们更新起来也都随心所欲。
    这个时期,大家多数还是出于兴趣爱好才执笔耍文。
    网文是快消产品,也是一次性的,所以写得如何都有人买账。
    不幸的是,网文大火后,有人见有利可图,便起了不纯动机。
    个别换花样抄,为博眼球、赚流量,为了所谓的新意,有人脑洞大开,奇葩频出,比如《我是一滩屎》《继承两亿亿》《重生我是我二大爷》等等。
    ……
    再者,在互联网巨头豪掷重金,把网文炒火热后,一些有钱人也玩似的参与到网文创作行列中。
    这些玩票的有钱人起初是读者,平时看小说看到兴起时,随手打赏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不在话下。
    资本力量一旦涌入哪个圈儿,哪个圈里就会被闹得乌烟瘴气。
    网文圈也难以幸免。
    马广信记得网上有个家财万贯的读者,不光花钱订阅小说,还时不时地几十成百甚至上千地打赏。
    后来可能是看小说看多了,觉得都是千篇一律,没意思,闹了书荒后,就写起了小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钱人的圈子里也多是有钱人,所以别管是生意伙伴还是亲朋好友,纷纷对其写的小说打赏捧场。
    于是乎,作品轻轻松松就上了榜。
    本来,写作是很多人纯粹的梦想、理想,如此这般任金钱左右,写作便变了味儿,没了意思。
    网文被推上风口浪尖后,全民写作的结果就是作品泛滥成灾,质量参差不齐……
    这样,自然需要净化……
    去糟粕,留精华。
    表面上看是坏事,实则是好事。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嘛!
    ……
    当然,这都是七八年后的事,马广信一时还用不着担忧。
    与几年后相比,从未来穿越而至的马广信明显感受到,2004年的网文圈流淌的绝对是一股清流。
    不光作者少,这个时期的网文读者也不多。
    肯付费阅读的人更是少得可怜,不像后来人们根本不把几块钱看在眼里,自然就不在乎每次花两三毛钱看一两章小说。
    当然,后来网络文学的繁荣,得益于互联网巨头不惜重金的推广宣传,这点无可厚非。
    信息爆炸的多元化社会,闷头苦干行不通。
    只有增加曝光量出现在人们视野接受检验,才能知道好坏在哪儿。
    好了,就再接再厉;差了,就反思改进。
    如此方为良性生态。
    同理,小说频繁更新也是刷存在感。
    马广信知道网站的更新规则,两个小时之内无论更新多少次、多少章,作品更新列表中只显示最先更新的那一章。只有间隔两小时,才会实时显示。
    每章的字数过少,也不会出现在更新列表中。
    删改章节,也不会重新出现在更新列表中。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刷屏。
    所以,周六周日这两天,马广信每两个多小时就更新一章。这样每天能更新十章。
    为了尽快达到上架字数,平时工作日则更新六章。
    这更新量非常给力,在网文圈能做到的作者凤毛麟角。
    有异于传统文学注重精***文则靠更新崭露头角,然后是故事性追求看着“爽”,对内容深度几乎没要求。
    所以这类更新爆棚的作者尤其受青睐。
    更新跟上,只要不是糊弄事,推荐就会纷至沓来。
    从上周周日下午两点开始,马广信上传的小说有为期一周的试水推。
    试水推是对不知名作者签约新作的一类推荐,推荐位不显眼,效果一般般。
    不过,2004年小说平台还未推出移动互联网wap站,客户端更是在2011年才诞生,所以这个时候读者都是浏览电脑网页版。
    故而,同样的pc端推荐,2004年的效果要好过几年后的。
    马广信大体浏览了下所发小说下面的评论区,总体反响不错,还有不少催更的。
    如果小说确实为自己所写,马广信则会很在意读者的评论。
    而现在的情况是,这些小说都是从未来带来的他人的作品。
    所以,无论成绩多好,马广信也没有丝毫成就感。
    马广信高兴仅仅是因为小说火了,只有火了才有钱赚!
    更新完小说,简单看了下评论区,马广信把已发的章节从头过了一遍,目的是把文中的错别字改正改正,顺便通顺下语句,使人读起来舒服。
    这都是职业病使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