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徐后传 > 8|变故横生

8|变故横生

妙仪。
    姚妙仪是由太监亲自领出去的,酒楼后门处,一个光头和尚,和一个青年男子笑着看着她。
    “义父!二哥!”
    姚妙仪狂喜万分,正是收养她的道衍和尚和义兄姚继同。姚继同一直跟随道衍云游四海,她和这两人差不多两年没见面了。
    道衍和尚双手合十,对太监表达谢意,“多谢黄公公相助,给老衲薄面。”
    黄太监笑道:“上月皇上在蒋山开论道会,道衍禅师儒释道三教皆通,学识渊博,一鸣惊人,深受皇上喜爱,特招了你去天界寺编修《元史》,京城谁人不知道衍禅师之名呢。”
    又佯装给姚妙仪道歉,“今日惊扰了姚姑娘,还请见谅。”
    前倨后恭,脸变得飞快。那里想象他刚才砍断人手,恐吓众人的狠戾呢。
    姚妙仪那里敢受黄太监的礼?赶紧侧身避开了,说道:“小女子只是一介草民,黄公公开恩,小女子感激不尽。要怪就怪魔教叛党,到处作乱,为祸人间,殃及我们这些平民百姓……”
    一阵道谢后,姚妙仪跟着义父义兄回家了。
    方才搜身的中年女子看着三人的背景消失在巷尾,冷哼道:“黄俨,我们出宫是奉命捉拿魔教叛党的,你却拿着手中权力当顺水人情。”
    “皇上以前当过和尚,至今都信仰佛教,对这些高僧信任尊敬,巴结他们,比讨好那些酸腐读书人容易多了。”黄俨讥诮的看着中年女子,追问道:
    “李姑姑,我问你,是捉拿叛党的人升的快、还是拉关系走人情升的快?洪武帝坐稳了江山,魔教早就大势已去了,能起什么大风浪?别说是魔教了,就提以前的明教,又有几人信服跟随?”
    “叛党是捉不完的,而官位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只晓得埋头苦干、出力卖命,都快四十了才混个七品典正,连我都替你不值啊!你看看昨天那些报名参加女官应选考试的姑娘们,个个才高八斗,品貌皆佳。你若不能再进几步,爬到宫中六局当个主事的五品尚宫,恐怕将来永无出头之日了。”
    “——你!”女官李典正被气得嘴唇都白了。
    黄俨却嘻嘻笑道:“我是看好李姑姑的,毕竟你跟随马皇后最久了,可惜你心思太过板正。刚才的话我不会说第二次,好好想想吧,考虑清楚了,我们可以合作,互相扶持。”
    言罢,黄俨扬长而去。李典正站在原地思考良久,做了个重要决定,嘴唇微微上翘,划过一丝笑意:细想起来,方才那个姚妙仪相貌皮肤虽然粗糙,但是轮廓活脱脱像一个人,或许这是一个契机呢……
    苏州城,妙智寺。
    道衍禅师八岁时在此地出家,现在他修成了得道高僧,庙里一直给他留着一个院落。
    禅房的地下有一间暗室,暗室亮着一对小儿臂粗的牛油蜡烛,照得三人脸上影影绰绰。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姚妙仪单膝跪地行礼,“属下参见小明王、参见智慧长老。”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提前双更!鲜花在那里?长评在那里?掌声在那里?让我看见你们的热情好吗!
    《元史》确实是在天界寺编写出来的,朱元璋招募的编写者除了类似宋濂、高启等大儒外,还有许多和尚道士,反正是要有才,他都来叫过去编书。明初就是个各种奇葩横生的时代,刚刚将外族驱赶出中原,百废待兴,一切皆有可能。
    咳咳,这就是为啥姚妙仪一介苏州普通大夫,能够暗中查到赵天德头上的原因,也是为何道衍禅师和义兄姚继同总是在外”云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缘故。
    因为他们都是明教高层。
    估摸各位读者对明教的理解都是金庸武侠世界,尤其是《倚天屠龙记》的描写。
    不过真实的明教和武侠世界截然不同,没有什么光明顶或者盖世武功绝学。
    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韩三童创立明教,教义核心是“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手下有四大长老,也叫做护法。
    口号是: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是一个打着宗教旗号的农民起义军,以教义来对起义军进行统治和精神控制。是实力最强的起义军。
    于是乎各路豪杰纷纷加入了明教红巾军,但是在发展壮大后,朱元璋,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野心膨胀,各自为政,互相征战。
    创始人韩山童已经无法用教义来维持低位了,当他死后,儿子韩林儿更是沦为各路豪杰的傀儡。所谓“小明王”,所谓明教,早已经名存实亡。
    明教实际成了一个养蛊场。互相撕咬吞并,而朱元璋是最后的蛊王,这个蛊王登基,建立了朱明王朝。
    然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舟觉得明教不可能就这么突然消失,小明王就这么淹死在长江,连尸首都找不到。明初好多疑团都无法用正常的逻辑解释。
    所以舟自行脑补出了这个结局……
    黄俨此人,在明实录只字片语记载中,要么是在江南采选女官,要么是去高丽朝鲜等地挑选美女,历经四朝,也是个常青树似的人物。
    不过李典正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