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神话三国领主 > 第九十四章沮授的抉择

第九十四章沮授的抉择

    魏郡,邺城,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过后,冀州刺史王芬在沮授、许攸、张郃等人的帮助下,恢复冀州的生产,平定战乱对冀州的破坏。
    冀州之所以可以成为左右天下大势的大州,与黄巾起义结束后几年的恢复息息相关。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中一路诸侯——冀州刺史韩馥为众诸侯提供粮草,与冀州的粮食产量不无关系。
    王芬还是有些能力,冀州逐渐恢复繁荣。
    这个时候,朝廷下令至冀州刺史部,令州别驾沮授上任元氏县,担任县令。
    王芬得知这个命令,愣了一下。
    沮授的能力,堪称一流,王芬十分倚重,然而朝廷似乎要将沮授从他的身边调走。
    “朝廷为何会行如此之举?沮授虽然立功,但朝廷的大人物,应该不会注意到沮授,特意令其出任元氏县令。”
    王芬身边的谋主许攸,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操纵此事。
    “你猜的不错。正是新上任的常山相徐子云,他奏请朝廷,调沮授前去常山国,协助平定黑山军。”
    王芬已经打听到,要求调走沮授的是徐天,一个凭借巴结大将军何进当上常山相的异人。
    “徐子云想必也知道沮授是大才,所以指名道姓要求调走沮授。如果我们违抗朝廷的命令,将陷于不忠。徐子云用心险恶啊。”
    许攸面对朝廷的命令,也无法拒绝。
    “就看沮授的意思了。本官待他不薄,看他是愿意继续担任别驾,还是出任元氏县令。”
    王芬对拉拢沮授深有信心,自认对待沮授不薄。
    冀州刺史虽然还没有变成冀州牧,不过已经开始控制军政大权,迟早会演变成一方诸侯。
    跟着一个刺史还是一个国相,明眼人都知道谁更有前途。
    至少王芬是这么想的。
    “来人,招沮别驾前来。”
    王芬令人招来沮授。
    沮授本人得知朝廷因功任命他为元氏县令,也有些意外。
    他已经猜测出来,背后是徐天在运作。
    明白这层因由,沮授无奈,徐天对他志在必得,怎么也要得到他的人。
    “沮授,你可继续担任本官的别驾,本官可上奏朝廷,找个借口,留你下来。又或者,你前去元氏县上任。去留由你,我绝不勉强。”
    王芬胸有成竹,对沮授说道。
    “这……”
    许攸本要提醒王芬不要如此自信,但王芬的话已经出口,无法更改。
    沮授脸色平静,实则内心天人交战。
    最终,沮授说道:“既然朝廷有令,沮授不敢不从。”
    “……”
    王芬自信的笑容逐渐消失。
    没想到沮授在冀州刺史和常山相之间,选择了常山相!
    许攸的表情变化不定。
    沮授是聪明人,他也是聪明人。
    许攸不禁猜测沮授这样选择的用意。
    难道沮授认为追随徐天胜过追随王芬?
    许攸和王芬还有密谋废除汉灵帝的大计……
    至于徐天,是否可以彻底平定黑山军还难说。
    王芬被沮授拒绝,顿时不悦:“沮授,将来莫要后悔。”
    沮授答道:“在下遵从朝廷旨意,前往常山国,教化千万黎民,平定黑山军,何来后悔之有?”
    “你走吧。”
    王芬不悦,甩袍送客。
    “下官告辞。”
    沮授作揖,然后离开,回到自己的宅邸,携家带口前往常山国。
    “老爷,我们这是要前去何地?”
    “常山国元氏县。”
    “元氏可比得上邺城?”
    “很快我们会重新回到邺城,不必卖掉田地房屋。尽快离开,否则王芬可能后悔。王芬连自保都难,并非明主。”
    沮授令下人快快收拾包袱,然后驾着马车来到邺城的传送阵,前往元氏县。
    在沮授离开半日后,冀州刺史王芬果然后悔,派人来追沮授。
    然而,沮授已经来到元氏县。
    元氏县是徐天的领地,传送阵有常山国汉军驻守,因此王芬的兵马,无法在元氏县捉人。
    徐天已经在元氏县久等。
    “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徐天微微一笑,不管如何,将沮授骗到了常山国,朝廷的命令还真是好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沮授抱怨:“子云害我好生狼狈,如被王芬下狱,恐怕我里外不是人。”
    “哈哈哈,王芬,冢中枯骨而已,先生何必要为一具枯骨效力?黑山军抄掠四方,我正要先生这般人才,助我平定黑山军,故上疏朝廷,调先生前来相助,不知先生是否愿意?”
    沮授幽幽答道:“如我不愿,岂会在此地?”
    “得先生,天下可定!先生可别忘了,当日有约,如破黄巾,则痛饮庆功酒。今日我已令人备下酒席,先生不可推辞。”
    “善。”
    沮授也不再掩饰,既然前来常山国元氏县当县令,那么和上级交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