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里都没有电脑我们怎么学习啊?”视频里一位男同学喊道。
“好了,你说的这个不是问题,安静坐好听课吧你!。”老师回答道。
“可是?”那位同学还想询问些什么但这会老师却回答道:“不要再说了,上课!”霎时,一个约直径5米左右长的水球视频漂浮在众同学的场景里。
“同学们,请先看一下视频。”不一会而视频里浮现出课文的内容,然后那些内容的文字就从视频里飘了出来,就像有生命一样一个个地环绕在空白的场景中。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忽而,一个大型的超乎于一般电脑的巨型电脑在众同学的左方凭空出现。
“这是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这是班主任的声音,众同学为此惊叹不已,而有的同学已经走过去观看了,甚至有的还试图去触碰它。不过可惜的是这是虚拟模式,只能看不能摸。
“好啦!你们别碰了啊!这些都是立体光模幻像,你们是摸不着的。”老师的声音徐徐传来道:“怎么样?这第一台计算机够威武的吧!呵呵”班主任笑道,而后又有好几台计算机凭空再四周围出现。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价格也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呵呵!其实现在的计算机已经达到智能化了啊!”老师说着而后又道:“第一代电于计算机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是比较大的,运算速度也很低,而且存储容量不大,价格又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再当时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有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才能使用。而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到了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这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s-8型。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le公司的cintosh(1984年)和ib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对计算机的发展应该都有个大致的了解了吧!好,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计算机基础操作。”随之,所有的同学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并且身前还出现了一台没有开机的电脑。
哒!
一声轻脆地响声响起,电脑自动开启。
“大家看到这个画面了吗?这是开机时显示的最新画面。好了,我单击一下右键。再弹出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