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了那张纸,并且久久地凝视着它。
很久之后,卡列宁轻轻地吐气。
他的手指细致地去抚平那张纸,就像是对待什么有生命的物体一样。
随着纸张变得越发平滑整齐后,卡列宁的思绪也像是被熨烫了一般,变得妥帖和安稳。
对于他选择的这场婚姻,这位从不盲目乐观的先生也禁不住有那么点憧憬起来。
爱情
这场婚姻的开始从不是因为爱情。
卡列宁自然是倾慕于妻子的容貌,但更多的却是由于那些心境、笑容还有体贴等等。
太多太多的细节组成了爱情的样子,以至于在卡列宁发觉之前,就已经让这些情感隐藏在了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三十二岁之前的卡列宁,生活中从没有考虑过爱情这种东西。
他曾经考虑过婚姻,但由于不对的时机,不对的人,所以他未曾在那个时候拥有。
而现在,在他为自己寻找了一门婚姻之后,他本来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之后,却发现,结婚,从来都不是一种结束,不过是另一种开始。
于多数人而言,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由爱情结合或者利益结合的婚姻,总归会逐渐在岁月中被磨碎了某些棱角和激情,而在卡列宁看来,这场婚姻于他而言,却是收获良多。
女人们向往爱情,但但凡不太愚蠢的女人们早就明白了婚姻的真实性。所以他们妥协,由着利益,把他们带往另一个男人。
有的人妥协习惯了,于是就成为了那些平凡又贫乏的妇女,有些人在婚姻中学会待自己更好,于是她们就成为了游走在圈子里的那些女人。
卡列宁的研究课程中,女人从不在内。
而在他结婚之后,这个列表就像是突然得到了某种使命一样,不顾卡列宁的理性劝阻,傲然地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多数的时候,像是一个昂着小脑袋的东西,骄傲地发出“看我、看我”的喊叫声。
卡列宁抿着嘴,也冷过脸,但只要一触及到妻子的眼神,那些冷淡和骄矜就全都化成了泡泡。
婚姻不该是这样的。
太幸福、太虚幻了,好像每一天都有着某种奇迹一样。
卡列宁望着被侵占的书房,望着这房子里逐渐有了另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望着他自己的思绪,有些时候甚至不受控制地开始想念另一个声音。
这简直让人恐慌,无法自控,却又甘之如饴。
在最初的茫然无措后,在安娜柔软的诉说,还有那些亲吻的镇定作用后,卡列宁开始习惯婚姻的改变。
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让人不习惯的,但总而言之,他都在逐渐地适应中。
如果给卡列宁一份关于爱情的测试题,这位高材生恐怕也无法拿到什么高分,毕竟,感性领域从不是他擅长的地方。
但如果出题的人有耐心,愿意将试题稍作改变,如《回忆婚姻中的细节》这样子的,要认真诚实地答卷,那在卡列宁耐心又老实的回答下,多数的出卷老师也没办法不给他一个高分。
这样的男人,习惯于沉默,但在冷峻的表象下,内心却保持着某种绝无仅有的对婚姻和爱情骄矜的看法。
若他遇到的是任何别的女人,这份珍贵,怕是一辈子也没人会发觉到。
但如此幸运的是,在卡列宁意识到之前,他的骄傲还有那一直被压抑的感性,总算是有了个洋洋得意的机会,在最适当的时机,为它的主人,找到了一位最适合他的妻子。
在很久以后,当卡列宁也开始像他的叔父一样,躺在摇椅中,会睡衣沉沉的时候,他依旧没办法直接说出来爱情的真谛。
他这一生还是让理性主导了多数的时间,感性的每一次出没都极为稀罕。
但那不要紧。
在他这一生中,他已经比多数人都要过得幸福。
俄国的冬天还是那么寒冷,入夜的时候更是,膝头上摆放的书籍有着无法忽视的重量。
卡列宁在半梦半醒之间突然喊了一声妻子的名字,然后就得到了回应。
那手已经不再年轻,却依旧比他的手要小。
放入他的手心里面,就像是结婚那天一样,永远充满信赖。
卡列宁现在已经不需要特意去妻子的眼神中找寻任何情感了,只要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他就能再一次陷入安稳的睡眠中。
他想:这就是婚姻。
而他微翘的嘴角却分明表示,他这辈子早已沐浴在爱情中,从未停止过被爱情之光抚慰。尽管他从未去深入地想过,但生活早已为他找到了答案。
婚姻:熬夜的故事
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
卡列宁很少会工作到那么晚,在他更年轻的时候这可以说是一种常态。但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也许是因为看过了太多的生老病死,所以心有感叹,也许是因为明白,一副并不强健的体魄是没法支撑他在政治上做出什么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