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172章 曲端陛见(第二更)

第172章 曲端陛见(第二更)

    与曲端一起来的还有泾原路新任经略使王庶的弹劾奏疏。
    弹劾谁?
    肯定是曲端!
    曲端绝对是大宋西北第一问题人物。
    这家伙正史上是被张浚和吴玠联合起来杀死的。
    而吴玠,最开始其实是跟着曲端混的。
    既然吴玠跟曲端混,为何还要向张浚进言杀曲端?
    问题就出在曲端自己身上。
    张浚去陕西搞大战略,去后当然是要搞好各方关系,提拔优秀人才,这没问题。
    而且张浚第一个发觉的人才就是吴玠。
    各方人才的思想工作也被张浚做得相当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同意跟金军硬拼。
    但唯独有一个人不买账,这个人就是曲端。
    曲端在西北不仅仅不听从经略使调令,还想杀自己的直属上司,也就是王似。
    这就有谋反的意思了。
    而张浚则在朝廷用自己的全家性命为曲端保证他不会谋反,后来还亲自给曲端拜将。
    结果呢?
    最后张浚还是听吴玠的意见,杀了曲端。
    至于吴玠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老上司,理由也很简单。
    曲端派吴玠去跟金军完颜撒离喝打,第一次吴玠直接把完颜撒离喝打得当场大哭起来。
    第二次两军正要对垒,曲端突然让吴玠退军。
    呵呵,两军对垒,说撤就撤?
    只要吴玠敢撤,金军没杀过来,紧张的氛围,立刻让全军先崩溃。
    打仗不是闹着玩的,许多士兵打仗之前甚至会出现应激反应,气氛压抑得可怕。
    所以军队里一直有一句话:敢动摇三军军心者,杀无赦!
    这个时候吴玠肯定不可能撤,结果曲端把吴玠扔下,先跑了。
    这就是吴玠和曲端之间埋下祸根的原因。
    曲端不是一般人,他打仗也很厉害,他知道临阵退兵是大忌,却还要吴玠临阵退兵,很显然就是想故意害吴玠。
    动机就是吴玠被张浚看重。
    所以,回到曲端这个人身上,他是一个很有才能,但是心胸狭隘、野心勃勃的家伙。
    这人实在不适合待在军防要地,不然破坏性肯定比实际作用更大。
    要知道,吴玠之前可是曲端手下最神勇的大将。
    这是正史上的故事。
    西北的节奏被赵宁的大战略改了。
    但王庶依然一封奏疏,弹劾曲端!
    弹劾的原因也很简单:不听调令。
    他说的不听调令,是长安会战以后,陕西各路正在调度组建新防线,身为经略司统制官,不听从经略使统一安排。
    这个罪名,在大宋朝可是非常严重的。
    大宋对武将的提防,历朝历代最严重。
    武将不听从调令,可以直接视为谋反。
    所以,王庶的这份弹劾奏疏非常严重。
    如果让京师那些文官知道了,肯定会炸锅。
    但现在当事人曲端,来了京师。
    曲端当然会来,因为赵宁给了他云麾将军的武散官。
    武散官是武将中的闲官,没有具体的权职,主要跟俸禄挂钩。
    品阶在从三品。
    之前曲端的品阶是从六品,相当于一口气提拔跳了六级。
    曲端有野心,想要高官,那就给!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高官可以给,但是你得来京师来陛见吧?
    于是,曲端就来陛见了。
    此时,就在宫外听宣。
    赵宁没想到,手里刚刚接到吴玠的捷报,又听闻曲端的到来。
    要知道,历史上,赵构也是宣召过曲端的,但曲端没敢去临安。
    原因是曲端当时刚做了几件僭越之事,心里打鼓。
    而现在,曲端来了,在各方矛盾激化之前,到了京师。
    西北内部这根刺头,总算的解决了。
    对于曲端,赵宁另又安排。
    既然他来京师陛见,当然就别想再回泾原路!
    至于王庶的弹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滑处理。
    陈规说道:“臣已经写好河北、河东新的防御策论,请官家过目。”
    果然啊,人才用起来就是省心又省力。
    “卿真乃朕是良臣也!”赵宁对兴奋地说道,“现在北线战事吃紧,边防建设迫在眉睫,但工事人才供应不上,所以朕思来想去,打算建一个格物院,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军防工事所用,卿觉得如何?”
    “若是如此,自然更好!”
    “你此次防御有大功,朕擢升你为工部侍郎,统管大宋北线防御建设!”
    “臣谢陛下,必当竭尽所能。”
    “好,关于格物院,朕这里也有一些想法,朕已经拟好初稿,你先拿回去看看。”
    格物是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它与科学的概念已经很接近。
    大宋是非常注重科技研究的一个朝代,但却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