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2年(240年),曹蔚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相对于喜欢分权的曹昂,曹蔚更喜欢揽权。
政治上,他改革了密保制度,太守、中郎将及以上官吏,都有秘密向他奏报的权利;又将上书房的军机1房,升格为军机处,使得内朝权力1分为2······
经济上,严查贪腐,清理亏空,清丈田地,人口;收税收耗羡归公,制定养廉银制度,增家官员收入;改革主佃关系,农民人身地位;调整士民关系······
文化上,加强管理、审核······
曹蔚统治的十多年,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统治力,连曹昂都赞叹自己这个儿子,比自己适合当皇帝。
只是曹蔚犹不满足,总觉得能做的更好。
这种思想下,曹蔚做事越来越激进,因此引得不少人反对。可曹蔚并不在意,在他心中,他1定让父亲看着,自己能打造1个更加完美的帝国。
永乐6年,曹蔚下令,推行不分官民,1体实现劳役制度,但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可以按贫富等级交纳1定数量的钱。
同年底,曹蔚又制定了限田令,将个人拥有的土地限制在1定数量。
这两个政策,1定程度上打在了豪强大族的软肋上。
让他们交税,他们已经捏着鼻子同意了,现在还让他们劳役,还限制他们拥有的土地,这1刀1刀的,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豪强大族不退让,曹蔚也不退让。
永乐8年(246年),豫州大旱,数月不雨,蝗灾不断。路尽饿殍,饥民流离失所。虽然官府1力赈灾,但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灾情还是越来越严重。
而灾民纷纷涌向洛阳。
时任监察御史的卫瓘,慨然画了1幅《流民图》,又写了1篇《论新政进流民图疏》,进献给天子。
当年曹昂做的事,有人亦效仿之。
曹蔚见了,勃然大怒,可是也没法驳斥此事,毕竟这种事在大楚算是政治正确。
百官拿出此图,劝谏曹蔚。
曹蔚便道:“天不下雨,干新政何事?现在百姓流离,诸公难道不当先救助百姓,以解其燃眉之急吗?”
卫瓘便道:“天子,此上天示警,如何不察。请天子罢去掊克不道之政,贬黜贪猥近利,使抱道怀识之士,皆能所用。则上天必降雨以解今日之急。
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朱雀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曹蔚更加愤怒,恨不得杀了卫瓘。
天气1直炎热了十日,可谁也没想到,第十日下午,突然大风起,乌云来,很快1场大雨降下。
百姓欢呼雀跃,而这场雨,却浇的曹蔚透心凉。
他1时也困惑了,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所以才引得这场灾荒。可是自己明明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
之后百官更是纷纷上书,请求曹蔚罢黜恶政。
而曹蔚没过多久,却是病了。
9月初,1直在外的曹昂回到洛阳。
见到父亲,素来坚强的曹蔚1时也有些委屈。
“阿父,儿子把天下给弄乱了。”
面对父亲,曹蔚委屈的像个孩子。
“阿福,你做的很好,都很好。”
“阿父知道《流民图》和大雨的事情了吗?儿子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难道真的都是我错了吗?真的是老天爷降下的灾祸来警示我?”
曹昂道:“你觉得自己错了吗?”
“我。我出于公心,可是为什么上天如此愚弄我?”
“阿福,你其实犯了3个错误。其1,步子迈的太快,这两件事,拿出任何1个都会引起渲染大波,你1件都没有弄好,偏偏又来做另1件,让自己的敌人,成倍增加。
其2,事关国策,每1件都很慎重。我告诉过你,做1件事,要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利益,你考虑过所有人的反应吗?
第3,做事万不能孤注1掷,尤其是你身为天子。你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应对可能的反击,如果有人因此造反怎么办?有没有想过,要找个地方进行试验,待经验成熟之后,再全面退开。”
曹昂说完,曹蔚脸色更加苍白。
“阿父。”
“阿福,你只是从小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挫折。今日这件事,并不1定全是坏事。”
“可这新政?”
“新政不是恶法,而且是天子推行的,就不能半途而废。不过你不要自己冲锋陷阵了,天子居中而治,是统帅,不是先锋。”
“嗯。”
“你要和重臣充分交换意见,获得他们的支持。要掌握军队,随时准备对反抗势力动手。
既然官吏要服劳役,那天子呢?”
曹蔚1愣。
“这皇宫之中,除了天子,还有嫔妃,王子。要令天下人信服,就得从上而下。天子受命于天,不可轻服劳役。
可其他人,有1算1,都不能逃避,如此才能使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