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红吃饱喝足,将目光看向了四口大炕柜。
不过之前要把被褥搬下来,还有点麻烦。
这个年代被子绝对是一家人的重要资产。
她家的被子不算少,一共两套,这里头较新的一套仍然是她陪嫁。
这么一算,原身陪嫁真不少呢,林家果然不负疼老闺女的名声。
林小红上手摸了摸两套被褥,她也不想挑剔的,但都这么硬邦邦的咋保暖啊。
而且…这是什么味儿?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个地图。
这是被尿的吧。
林小红倒也没嫌弃,这可是童子尿。
再说谁没有小时候,谁没尿过床。
不过她也暗下决心,明天就将被子拆了。
被尿不怕,可洗也不洗,直接往炕头一热烘是什么鬼?
这个真不行。
反正冬天没事儿,还有热炕头可以烘干(被子),且家里被子暂时够盖的。
这“地图被”必须尽快洗了。
对了,好像还可以弹棉花。
可以将旧硬的老棉花重新弹松软,就是价格有点小贵,一床被要两毛。
林小红心动的不行,觉得两床被都可以弹一弹。
再续点新棉花就好了。
不过棉花可不好买,主要是他们这不产,想买就得去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场,不但要钱还要票。
林小红从身上找到钥匙,打开炕上的一口炕柜。
她发现了这个家只有两把锁头,其中一把锁在碗架子上,另外一把就是最大的一口炕柜。
锁碗架子是因为里头有吃的,还有暖壶。
这口炕柜不用看,肯定放钱了。
林小红开始淘宝。
一套薄棉衣,一套绿军装,一套蓝色衬衣和一条黑裤子。
还有几件内衣裤。
这内衣裤都是原身自己做的。
松散漏眼的内衣、大四角带补丁的内裤…
emmmmm……………就心情复杂。
两块不大的棉布,叠的四四方方板板正正的,一块土黄色,一块是灰色。
这个年代的颜色是真少啊。
不是黑就是灰,要不然是土黄和蓝,就亮眼的应该算是军绿色和红色了。
林小红直接抻开,真心不大,加起来差不多能有四尺,不做复杂设计的话,将巴巴够做一件衣服。
不过她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内衣和内裤,别的穿旧的能忍,内裤还是算了,何况还有布。
要不是还想看看有多少家底(钱),她就立马开做了。
她是会做衣服的,更何况还有原身的记忆。
至于她为什么会做衣服,毕竟这项技能在后世的小伙伴身上尤为珍稀了。
这就要从她的工作说起了,自从她考公上岸之后,日子真的很闲。
所以就给自己找了点副业,顺便挣点小钱钱。
毕竟公务、员福利虽好,但工资并不算多,至少在她那个小城市是如此。
她这俩副业都是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一个是做汉服。
她本身就喜欢汉服,有个闺蜜更是汉服发烧友,后来还开了汉服定制店。
她就在闺蜜那儿接单,酬劳是按件计算的。
不过那时候她用的是电动缝纫机。
也有手工缝制的,不过很少部分就是了。
另外一个副业是画画。
不过不是油画、国画那些高大上的。
她画的是情侣头、封面这种。
就是那种粉丝不过千平平无奇的底层小画手。
实话实说,她画画不挣钱,但人菜瘾大啊,倒是一直坚持着。
“这是啥?”
是一个破面袋子,还挺沉,得有五六斤。
一打开,居然里头是大米。
她之前就奇怪家里怎么一点细粮都没有,原来是藏起来了。
会过!
不对,里头还内有乾坤。
林小红从大米袋子里掏出一个手帕卷。
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卷钱。
终于找到了。
不过她有点替原身的智商感到担忧。
将钱藏大米袋子里,要是小偷真来了,他能放过米袋子咋地。
真是偷一送一了。
如今最大的人民币面值是十块。
手绢里有六张十块的,剩下的五块、两块、毛分都有。
加起来一共有八十二块七毛四分。
除了钱,还有两张二尺布票,一张半斤油票和半斤白糖票。
农民一年也见不到几张票,除了油票、布票、棉花票属于必发,其他的都是冒一年有冒年没有。
她手里能有这么多票也是因为是秋收后生产队结算才发的,之后原身丈夫又出了事,原身哪有心思去县城逛百货商场。
缺了那张一斤棉花票是借给大伯家了。
这在农村很正常,谁家也没那个条件年年做衣服。
衣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