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二钢枪,一丈二尺(3.84米),重六十八斤,这东西就是用来习武,上战场的大枪,叫一线枪,木柄,长九尺,只有三斤重,六十八斤主要用来习练武艺,都是猛将才能舞的动的重兵器。
戚继光能把丈二钢枪舞的如臂指使,而多数人连拿稳都难。
如果戚继光没有大毅力,不配合大医官的食疗、药膳,恐怕戚继光在万历十五年到十六年,就已经拿不动这把丈二钢枪了。
这份消渴方之所以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除了和仁宗、宣宗皇帝的死因有关之外,引起普遍关注的原因是,解刳院描述的糖毒,在大明势要豪右里,非常普遍。
“按照解刳院的研究而言,到了出现糖足、目昏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了,因为胃袋已经控制了脑子,出现糖足、目昏这些症状,饥饿感比毒瘾犯了还要严重,这是大医官范无期说的。”冯保将未公开的解刳院研究,告知了陛下。
大医官们其实知道,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没救了,但大医官,又不能告知病人这个残酷的事实。
人对食物的渴望这种本能,已经超过了意志力的界限,所以要早治疗,早干预为宜。
“其实按范无期的说法,到了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喝水多、排泄多、体重下降这个地步,病情就已经到了必然恶化的地步,但戚帅有大毅力,才救活了自己,这是个例中的个例。”冯保有额外解释了一句。
大医官认为戚继光这个病例,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不是大医官们限制的好,而是奉国公自己克制了那股本能的食欲,才能让身体走向了正向循环,这个毅力,根本不是普通人所具备的。
“你说朕日后,会不会和戚帅一样得这个病?”朱翊钧放下了格物报,询问冯保。
冯保非常肯定的说道:“陛下没有暴饮暴食,按照洪武祖制,晨昏十二道菜,中午二十四道菜,陛下晨昏只有两道菜,中午只有四道菜,饭一碗,汤一碗,再加上还要操阅军马,臣觉得不会,甚至觉得有点不够吃。”
皇帝今年三十岁了,按照大明皇帝,普遍三十多岁暴毙而言,皇帝该准备后事了。
但冯保认为陛下绝不是短命鬼,看陛下的食谱就知道了,陛下这就是奔着活过朱元璋去的,这么魁梧,如此繁忙,吃这么点,多少有点饿,主要是操阅军马,很是耗费体力。
陛下现在,已经违背祖制的节俭了。
解刳院的这份关于糖毒消渴的研究,是有极大的医学价值,而且给出了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问题是,人是否能够执行到位。
人比人想的更加胆小,别说镇抚司的后悔椅,衙役上门,基本人人胆战心惊;
同样,人的意志力比想象的要薄弱的多,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其实很难控制住自己的饮食了。
解刳院是当年朱翊钧不务正业的产物,而这些产物,正在给大明带来许许多多的改变。
“陛下,徐成楚今年过年,家门口出了点事儿。”冯保从缇骑的塘报里,翻找出了情况,放在了陛下面前。
这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
徐成楚的次子今年才十岁,正是撒欢的年纪,但徐成楚过年闭门谢客,让这个次子没办法出门撒欢,别的小孩在外面玩炮仗、烟花爆竹,徐成楚这个次子,只能躲在家里,谁都不见。
初二早上,徐成楚的次子,趁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想偷偷溜出去玩,刚开门,就有个送礼的人,直接上前,这个送礼的人等了好久,才等到了开门。
十岁的孩子,和这位送礼的人,发生了一些冲突,礼盒里是一块来自云南的原石,已经切开了,是翡翠,原石重量快五斤了,孩子不要,送礼的大人就一直往门里塞。
孩子有些手足无措,立刻大声哭了起来,这送礼的大人更加手足无措,情急之下,拿出了几张黄金宝钞,最起码也有十几张,说是压岁钱。
徐成楚的次子撕碎了这几张黄金宝钞,趁着对方愣神,退回了家中,关上了门。
这件事被缇骑们看到了,缇骑们记录下来,将其称之为:大清官东躲西藏,徐瘿瘤只走后门。
孩子连出门放个炮仗,都得躲躲藏藏,否则就会被人给抓住把柄,一个伪君子的大帽子扣下去,徐成楚这骨鲠正臣、清流、反腐御史,就都成了笑话。
做个清官,就是这么难。
缇骑事后调查发现,其实多数人给徐成楚送礼,都是奔着结个善缘去的,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生怕不给这份银子,反腐司的刀就砍向了某个衙门口,影响了他们这个生意。
像给原石的这位,就是西土城豪奢户的一个经纪买办,主要做的就是翡翠生意。
这位经纪买办,在年前的时候,得到了东家的授意,这些西土城的豪奢户们,也没别的意思,是怕沿途钞关、抽分局、地方衙门们以上面查得紧为名义,卡他们商队过关。
上面查得紧,意思就是多给点钱,但凡是朝中有点动作,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