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看出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我说:“这首诗的意境,在这里倒是挺合适的。
每个月明之夜,都可以感受到,而且气势和意蕴更甚。”
藤原敏行点点头,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句颇有禅意,
当得起‘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这首诗,因为是名作,在中国很多见,几乎人人会背。
同时因为评价非常高,篇幅也长,在国内,很多附庸风雅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会挂在办公室里,以彰显自己“老大”的地位。
我见得太多了,也不以为意。
我应了声“是首好诗”,就没再多说话。
藤原敏行却站在那幅字前面,端详着面前的书法,一字一字念了起来。
可见他是真的喜欢。
念完了,他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越读越有意思。
我如果有什么烦心事,只要把这首诗读上一二遍,立即心境就会平静下来。
我还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首诗好像有一种魔力,你怎么看?”
魔力?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这首诗,能有什么魔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