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只是夫子 > 第164章 商人之变

第164章 商人之变

!”
    伴随着一道道声音响起,在场还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见到这一幕,也不由得跟着稀里糊涂地磕头。
    站在熊孩子旁边的陈大年见到这一幕,嘴巴都张大了。
    陈大年可不知道孟海的身份。
    在他看来,这熊孩子就是一家大户,人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惯了,没想到这大户人家的孩子居然这么大户!
    陈大年意识到了什么,也赶紧跪了下来。
    赵宣双手叉腰,站在高台上,目光极为不善地看着邓台。
    比熊孩子那暴躁的脾气,现在自然不会给邓台还好脸色。
    然后他从怀里找出来了一张演讲稿。
    这是刚刚写好的。
    在这张演讲稿上,一行行娟秀的文字清晰明了。
    这张演讲稿的作者自然是薛糖芯。
    此时的薛糖芯,正坐在主会场的二层小阁楼上,戴着面纱,看着下方的争辩。
    他戴着面纱,所以无法得知他现在的面色到底是精彩还是失落。
    赵宣并没让下面跪着的那些人起来。
    他大声朗读着演讲稿上的内容。
    “在十年以前,也就是天历十一年,北边周国派小鼓部队侵犯边境,当时就有十几家商行联合筹捐军备物资,送往边境,这才算是化解了边境军饷之危。”
    “九年以前,天历十二年。西边那里闹了水灾,淹死了不少人。当时也是当地的几个商人联合出资,共同捐银十几万,两用于安抚百姓,之后,又有两位商人出资八万重建了那里的水渠。”
    “八年以前,天历十三年。当时整个大秦国内干旱,南边更是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当时也是一位大商人遣散家财,这才让数十万百姓不至于在那段时间被饿死。”
    “七年以前,也就是天历十四年。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更多,当时北边边境人有周国来犯,东边也出现了流寇,我记得当时京城还流传着一场疾病,可以说,整个大秦都不太平,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涌现了十几位商人,又是买药材,又是出资筹备军饷,这才让我大秦平平安安地度过了那一年……”
    赵宣将手中这封信的第一面全部读完,这第一面所记录的都是大秦这十年以来不少商人为大秦做过的努力,要么就是出资筹备军影响或者出资购买药材,再或者出资筹办各种水渠农业设施。
    在这中间有多少是自愿的,又有多少是被逼迫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结果却是这些人也的的确确的用手中的钱让大秦不少百姓得以存活,也让大秦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在这大秦近十年来都没有太平过,或者表面上看着天下代太平,但是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时不时地便会冒出一个地方发生点灾情。
    所以当赵宣大声朗读完这一张白纸上的第一面时,不少人都已经哑口无言了。
    这一张纸已经极具说服力。
    虽然说商人逐利,但是也的确做过好事。
    当然,大秦的商人也不乏一些贪赃枉法,甚至与朝廷勾连,打压周边商户的行为。
    但赵宣刚刚所读的那些内容,所要说明的只是一点,不要把商人一棒子打死。
    在大秦的商人群体当中,虽然有恶事做官,恶贯满盈的恶商,奸商,但也有为朝廷做贡献,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商人。
    所以,赵轩将手中的纸翻到了背面,又开始大声朗读了起来。
    “在场诸位都不看好商人这个群体,我是知道的。大家对我这位陈兄有意见,那也无可厚非。但是我要说明一点,陈兄在我海宣诸多产业当中那是东家,在海宣司里面却是个编外人员。也就是说,他是为我海宣司办事的,但是却不是我海宣司的人,他只是诸多海宣产业的东家而已。”
    在场不少人听到熊孩子这一番云里雾里的话,都已经有惑了。
    这难道不一样?
    这句话说得啥意思?
    我听懂了,但好像又没听懂!
    什么又是编外人员?
    这句话说得好像还蛮有道理的!
    赵宣毕竟是大秦的太子。
    所以他在说完这一番话之后,虽然有不少人心中都有疑问,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当面地提问。
    也就是在赵宣说完这番话之后,他满脸深情地搀扶起了一脸肥肉的陈大年。
    他说了。
    “陈兄弟在我海宣司里面任劳任怨,他只是我们这里的编外人员,却为我们司里日夜忧劳。真是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礼。他每日忧劳,但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不多杂事,竟属于他一人之身,他的体重也明显瘦了五十斤,这是对他的折磨,也是对他为我思索做所付出的最大的证明。”
    “从海宣听书到海宣听书,再到现在筹办的这三个商铺,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他虽然是商人之子,但是却秉持着赤诚之心。他虽然顶着商人的骂名,但所做的一切却不断回馈于社会。我在这里要对我这最亲爱的陈兄弟说一句,你辛苦了!”
    赵宣说完,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薛糖芯这些的是什么玩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