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要召集军队运送北方自然得到了朝堂上一大半人的反对,当然也有一小半人支持。
对的大多数都是不明实情的文人。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那些密报虽然真实可靠,但是周国不一定就真的会攻打秦国边境,而大秦现在所属的精锐部队全部都送到了西边去抵御西门部落。
此时,朝廷国库并没有太多粮草,想要在慌忙之中召集军队,又是一件难事。
也有不少人都不赞成派大军去北边。
在他们看来,如果想要派军去支援北边,也不是不行。从各个郡县里面挑出所属军队运送到北边也就得了,不用再从民间征调壮力组成军队。
当然,庙堂上也有不少人赞成从民间招募士兵送到北边防守周国,这些人大多数集中在武将阵营当中,其实当初跟随先帝武宗皇帝征战过沙场的武将,他们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皇帝的这一做法。
朝堂上议论得很凶,左丞相和右丞相起初的时候也没有发言,是等到这两位丞相真正发言的时候,几乎代表着皇帝外加所有朝臣的意思。
他们的意思那就是,皇帝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于是下朝之后六部都动了起来。
步步开始统计秦国范围内各个郡县的青壮年,并且开始统计者所用到的钱粮资产。
工部开始建造军队所用的军器。
吏部也开始甄选将领。
兵部更是开始了调遣军队。
礼部开始了各种文书的撰写。
也就刑部在这方面闲一些,是人就分出人手,帮助其他部门。
孟海当时在听马高义与贺显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皇帝的意思。
皇帝并没有透露西满部落和周国可能达成联盟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应该瞒不过左丞相与右丞相,皇帝或许都已经与这两位丞相说过了,也在今日朝堂之上,这两位丞相才能够力挺皇帝。
皇帝并没有透露周国与西蛮部落有联盟,也是在他意料之内,毕竟现在西门部落和周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动进攻,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发动进攻也未知。
再加上声东击西和围魏救赵这两个阶层,目前还是不透露周国与西蛮部落联盟为好。
孟海记得昨天说过要帮皇帝凑集一笔军费,毕竟以现在国库的实力还真的没有办法筹集足够的军费。
征讨西蛮部落,可是动用了大量的钱粮。
孟海你便思索着这一堆又一堆的事,就随手将刚刚画的火柴人大战字母怪的纸揉成了个团,将纸团放在一边之后,他开始写起了筹备军费的具体流程。
具体该怎么做?
孟海想了许久就开始在面前的宣纸上写写画画。
由于保英殿是一处极为严肃的场所,所以在此处是禁止吃喝的。
孟海一个时辰之内,一口水也没喝,一口吃的也没吃,深深地写废了十几张大宣纸,他将最后三张完成品折了折,塞进自己的怀里,一抬头就对上了皇帝,那充满着威严的眼神。
他感觉皇帝是在看他,他没有证据。
到一个时辰过后,一声铜锣响过,三位主考官和皇帝并没有动,孟海和另外两个副考官则是开始收起了卷子。
将所有收好的卷子全部放在了国师于文墨的面前,所有的考生又是对皇帝行了大礼之后依次离去。
三位主考官和皇帝留在大殿之内批阅试卷,孟海和三位副考官按照规矩护送着一百二十一个考生离开皇宫。
孟海走在最前面,另外两人走在队伍的左右两边。
遇到来往的官员或者太监时,这些考生根据不同的场所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至少并没有发生太过逾矩的行为。
从这些进士全部送出了皇宫,孟海与马高义和贺显打了个招呼之后,坐在轿子上,在数百个侍卫的簇拥之下,赶到了西城。
孟海刻意地留意了一下,他这一路从皇宫赶到西城的告示栏前都围满了人,在高手栏上都写着征调壮丁,派遣军队前往北边的公告。
孟海心中盘算着事,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西城。
他先去了趟医馆。
此时的医馆人流量爆满。
孟海偷偷摸摸地进入医馆与杨玥儿打个招呼之后,就直奔海宣书铺。
他在书库里面找到了女诸葛。
半个时辰之后。
海宣司从仓库里面搬出来了几个大箱子,在箱子里面装着的,是一个又一个拳头般大小的银锭子。
每个银锭子至少也有五十两之重。
海宣仓储还出了一箱又一箱金光闪闪的银锭子,那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是碍于这些装着银子的箱子,旁边有许多带刀侍卫保护,不少人也只敢看一看箱子里的银锭子,要伸手去拿,除非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就在不少人好奇突然搬出这几箱银锭子是要做什么的时候,海宣司忽然来了十几个御史台和督察院,包括户部的官员。
有人在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