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书刚推出的时候,大多数国家政府明确表示不接受用一款游戏决定泰诺星的政治体系,这显得幼稚可笑。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解决方案都被一一否决,科学国际在此期间于各种场合和媒体上不断宣传该计划,并详细阐述了技术细节和设计理念,媒体和学者渐渐接受了科学国际的大胆计划,各国政府在权衡利弊后,也开始认真考虑计划的可行性。
2136年的地球联邦全体联合会议上,科学国际的计划以102票同意、46票反对和47票弃权闯关通过。
地球上还在争吵不休的时候,位于小行星带的殖民飞船建设工程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建造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2139年,巨大的殖民飞船在全球直播中缓缓离开船坞,正式交付地球联邦。
殖民飞船被命名为“希望号”,它是一艘整体呈圆柱形的巨型飞船,长10公里,直径2公里,被分成了三百多个圆柱形的分区,其中有一百多个分区铺满了冬眠舱,极限承载人数为150万。
希望号在太阳系内试航了4年多,对各项设备和技术性能彻底检验和调整后,于2145年载着各国精挑细选的一百万殖民者踏上了前往泰诺星的漫漫旅程。
年仅25岁的陆琛是希望号中的殖民者之一,来自c国。
因为c国承担了超过五分之一的总工程量,所以c国毫无疑问地拥有最多名额,15万。
排在后面的是:欧洲合计10万、a国10万、i国5万、r国5万、j国3万等等。
为了争取更多名额,全体联合会议上各国代表争吵了数月之久,甚至屡屡当着全球媒体的镜头上演全武行。
最终按照各国贡献度分配了名额,并略微照顾一下弱国小国,拿出了少量名额送给小国弱国。
同时,也允许名额较多的国家赠与他国,例如巴铁国的1万名额中就有一半是c国赠送的。
至于殖民者的挑选,因为要殖民遥远的系外行星,除少数拥有特殊才能的中老年人,大多数是35岁以内的年轻人,考虑到长期航行的社会问题,以单身为主。
一百万殖民者中绝大部分是平民,提出申请并通过身体和文化检查后进入候选名单,再通过抽签确定最终的殖民者名单,不过每个国家都会留一些名额给特定的人,比如陆成就是内定的人选,不过他并非c国的内定人选。
陆琛是c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科学家之一,大多数科学家只会在单个领域有比较大的成绩,而陆琛不同,他18岁就博士毕业,并在短短5年时间里获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高能物理甚至天文学上都有杰出贡献,是科学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之一,也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人类无法在宇宙中长期航行,希望号需要一台非常强大的计算机,它必须具备在缺少人类参与的情况下操控并维护好希望号,因此,它必须足够聪明。
而现在人类创造的大多数人工智能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远未达到希望号所需要的标准,如果让这样的人工智能掌控一切,科学界很不放心。
因此科学国际不得不设计一个有史以来最强的“智子1号”来担任希望号的主控人工智能。
可是,智子1号固然比人类现有的任何人工智能强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科学界认为,智子1号的自我学习、自我改善的速度远超人类,尤其是在与人类长时间接触后,会有极小概率觉醒自我意识。
万一觉醒了自我意识的智子1号对人类态度不好,届时整条希望号上的人类都将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
这是人类无法接受的万一。
因此,必须有一位足够年轻,足够聪明并对智子1号有足够了解的人负责监控智脑。
陆琛,正是被秘密挑选出来的最合适人选。
因为他全程参与了“智子1号”的设计,是核心多维代码设计师之一,又特别年轻。
在未来的45年里,陆琛将全程监控智子1号的状态,并掌控着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发觉智子1号觉醒了自我意识,并显露出毁灭人类的倾向,他就会按计划彻底抹去智子1号,并转用备用的普通人工智能代替智子1号继续进行宇宙航行,直至抵达新家园。
为避免因为大众的恐慌情绪导致希望号启航延误,关于智子1号的隐患并未公开,只有各大国的少数高层知晓。
但他们不知道具体由谁来掌控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科学国际非常担心各国政府会施加不必要的压力,反而不利于计划执行。
因此,知道陆琛身份的,全世界只有一人,那就是希望号的首席设计师,艾克·达鲁。
“啊,亲爱的陆,我年纪太大了,随时都可能挂掉,不适合在茫茫的宇宙中远行,这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年轻的你去完成了。”
艾克·达鲁躺在病榻上笑着调侃道,哪知道没过几天他就真咽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