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在诸天养老 > 第六十章 特效收人心!

第六十章 特效收人心!

    袁绍虽然坐拥整个北方四州,号称当今天下的第一霸主!
    可他手底下的文武大臣的地域党争以及家室中的嫡庶之争太厉害,君子不位于桅樯之下,鲁肃可不愿意贸贸然的闯进这场旋涡之中。
    至于曹操曹孟德,他在徐州的的行事作风让性格敦厚的鲁肃觉得他的杀戮颇重,非是仁善之主啊!
    至于西川和荆州的两位汉室宗亲,倒是兵强马壮,只是太过于自守,无进取之心,在太平盛世还好,可惜现在是乱世啊。
    占据徐州的温侯吕布只是个莽夫,名声也臭!
    琅琊的刘备但是名声不错,可惜实力不足,而且他的地盘现在困守在曹操和吕布之间,说不定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至于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跳梁小丑,为王前驱之辈而已,没几个能成势的。
    而现在,鲁肃的眼前突然跳出来一位自己原本心目中的“挑梁小丑”,站在自己眼前大咧咧的说要招揽自己!
    这让鲁肃有些好笑,也有些惊奇,莫非这位困兽与海外辽东的年轻州牧,心里居然还有着争霸天下的大志,这让鲁肃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了!
    这时鲁肃微微直起上身,表情严肃对这位少年人主施了一礼。幽幽说道。
    “君侯坐居海外,本可守地自守,何必掺和这天下战事呢。
    何况,君侯的属地此刻比邻袁绍,恕在下直言,公子若有异动,只怕北方四州大军立马便会倾巢而动,届时兵临城下,君侯必国死而家灭。君侯此时作为犹如以卵击石。实在让鲁肃匪夷所思!
    肃不算富可敌国,但也算颇有资产,安居在东城也算小福泽安!那么肃为何要舍弃安乐生活在投奔危机四伏的君侯麾下呢!”
    这句话说的很直白,就差指着鼻子对公孙路骂道,你呀乖乖的在辽东当你的土皇帝就行了,也不照照镜子,居然还想和和天下第一诸侯玩。
    你丫想死还想要拉老子做垫背,你觉得我傻吗,放着腐败的土豪生活不过,每日喝喝小酒,跳跳舞,多乐呵啊,非得想不开,陪着你丫一起同归于尽吗?
    鲁肃人长得很厚道,但话却说得又直接很毒辣。
    把在旁边旁听的太史慈眼睛都听红了,脸上闪现怒容,手臂上冒出青筋,紧紧地握住腰上的宝剑,就等公孙路一句话,就把眼前这个口无遮拦的混蛋给砍了。
    公孙路到是没觉得什么,他还没亮出自己家业和招聘待遇呢,要是鲁肃真的直接掏心掏肺的倒贴,他反而觉得这个家伙只是徒有虚名,又或者是包藏祸心了。
    他看着鲁肃的眼睛,淡淡一笑,好似一点都没有被鲁肃的话气到!继续说道“既然子敬觉得袁绍坐拥北方四州,大军兵锋所向,无可匹敌,那子敬不直接投靠袁绍呢?”
    鲁肃脸上一窒。
    “可见,在子敬眼里,袁绍也绝非弱点,袁绍如今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文臣武将却绝非铁板一块,派系林生,互有间隙,再加上袁绍家宅不宁,祸起萧墙,立嗣之事迟迟犹豫不决,导致内部矛盾重重,看似势力庞大,但就入一堆用绳索绑成的山石,看似巍峨,不可高攀,实则恰似空中之阁。一击集中弱点,便如一盘散沙,偌大的四州之地,届时在路眼中,哼!予取予求也!”
    公孙路顿了一下,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水继续说道:“然我辽东虽地域狭小,却南临渤海,坐拥渔盐之利,广兴海贸,与袁绍交壤之所也只有狭长的辽西走廊,易守难攻,此曰“地利”;
    我辽东凭借渔盐之利,招收流民,伏纳高句丽,三韩百姓,如今已带甲十万,我麾下虽不如袁绍手下将校数量庞多,但皆是虎体鹓班,上下一心,犹如百炼精钢,何谈以卵击石呢,此乃“人和”也!”
    老实说。听到“带甲十万”的时候,鲁肃就有点心动了,没想到小小辽东居然如此富庶,竟然能够养得活这么多的兵马!
    不过鲁肃想想也是正常,辽东的盐和铁,就算是偏居南方的自己也知道其盛名,再加上通过海运,这些货物发卖的成本基本上比陆运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获利巨大啊,能武装十万甲士应该也是正常。
    鲁肃在公孙函说完“地利”和“人和”之后,内心也是怦然心动。
    可看公孙函没有再说下去,不禁有些疑惑,还有天时呢?
    “还有天时呢?”他是这样想的,也开口问出来了。公孙路微微拱手,说道“当辽东拥有许多如同先生一般的国士之才,那么天时便到了!何况先生不觉得成为商鞅不比成为李斯更有成就感吗!”
    商鞅变法,使弱秦称霸,李斯则辅佐强秦而霸天下。
    一个使小国变强国,一个使强国变帝国。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不得不说鲁肃被公孙路一句鸡汤说的心里很高兴很舒服。
    不过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所以并没有直接答应公孙路,而是好好思考公孙路所说的优势!
    地盘,上!
    人马,上!
    钱粮,上!
    主公,他看了眼前这位神采飞扬的少年,只有一句评价“英明神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