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3章 访客变土著

第3章 访客变土著

    第3章 访客变土著
    贡院里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就比较难熬。
    农历八月中旬的小风吹着,张周身上的衣服还比较单薄,到晚上便缩在号子的角落瑟瑟发抖。
    真应了他自己所说的那番话,科举才是最摧残人心的,大明朝的农历八月,就这么冷了吗?
    自带的干粮就着水吃,本来就是残羹剩饭,吃完了肚子更加不舒服。
    翌日二场准时开考。
    二场五经义四道、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张周五经本经是《尚书》。
    张周打开卷子,心里有些着急,就算他看过历史上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考题,也只知三道四书大题,后面考什么他完全不清楚,等他看过四道《尚书》五经题,才知道为什么大明的乡试会以第一场的四书文为主要判分标准。
    二场以后题目太杂,难分伯仲。
    第一题:“禹曰:都!帝,慎。帝曰:俞。”
    上来就是一道截搭题,这段原文是“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少了“乃在位”三个字,意思并不影响表达,是说“禹说,啊,舜帝啊,你要慎重诚实地对答你在位的大臣。舜帝回答,好。”
    这讲的是臣子直谏君王,又讲的是君王以怎样的德行能教化世人,仍旧符合儒家守礼、知仁的本质。
    第二题:“漆沮既从,沣水攸同。”
    这是讲兴修水利的重要性,以及关中在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性。
    第三题:“自殷王中宗,四人迪哲。”
    这不是截搭,而是省略题,或者说是个完形填空,愿意是,自殷王中宗开始,有哪四个皇帝比较明智呢?
    原文是“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其实就是要论述一下这四个人为什么这么牛逼。
    第四题:“故乃明于刑之中,享在下。”
    这是一道中间省略题目,讲主掌刑狱的官,不再作威作福,而是要归于仁厚,于是才能肩负上天赐下的美德,配得上拥有天下的禄位。
    ……
    ……
    四道《尚书》五经题,难在第一题,而重点考察在第四题。
    至于五经义之后的几道题,多是应用文,相当于对考生当官之后处理政务能力的考察,不细表。
    这次张周有了足足三天时间来应对,但其实一天不到的时间,他就已经完卷。
    不为别的。
    想早点回家,回自己窝里的床上,拿上手机再研究一下历史,还能再喝着大酒给屏幕之后的陌生人吹牛逼……
    就抱着这样的心态。
    二场考完。
    三场考五道时务策。
    考到第七天的时候,张周的干粮就快吃完,第八天只有在中午时候把最后一点米团塞进肚子里,晚上实在饿到不行,干脆对着水盆喝水,一宿无眠,心心念念在等带他走的白光。
    好不容易到天亮,此时是乡试最后一天,当天按照规矩已可以提前交卷。
    张周迫不及待把卷子交了。
    他终于走出,锁了他五天六夜的贡院。
    当走出贡院那一刻,他感觉自由的空气都是香甜的,一切让人感受到群居生活的人气都是美好的……
    ……
    ……
    贡院之外,是另外一个世界。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一溜儿全是一层的低矮建筑,好像原地蹦一下就能纵览全城。
    南京贡院地处应天府南城,在夫子庙左近。
    张周从贡院出来,被暖薰薰的日头一晒,人有点懵,都不知道自己该去哪,考完试,照理说应该回家,可回哪个家?
    回原来的家,固然是好。
    可白光在哪?
    如果回的是大明朝的家,回去之后还有四口人等着养活,我这小身板能抗得起来吗?
    但要是不回去,现在人就饿到前胸贴后背,差不离就要嗝屁了。
    “哎呦,这不是秉宽吗?”
    就在张周犹豫自己是不是满城逛游一番,寻找养家糊口方法时,一个公鸭嗓子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然后一张很不招人喜欢的脸,出现在他面前。
    尖嘴猴腮、弓腰驼背、一脸奸笑……嗓音都那么不中听,张周从自己的脑海中搜寻一番,不记得这货叫什么名字,显然对身体原主人来说,狐朋狗友不需要记住名字,那都是可以忽略的事项。
    “你是?”
    “秉宽兄可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啊,国子学里跟伱一个茅坑拉过屎的,应行啊。”
    果然,腌臜人喜欢提腌臜事。
    “哦,应兄。”
    “我不姓应,我是说我字应行,我本姓白。”
    张周差点就想问,你本姓白,现在姓什么?但想到古人跟现代人说话方式不同,用的修饰词可能比较多,大概可能这货……现在还姓白吧。
    张周道:“白兄也从贡院出来?辛苦了辛苦了,以后有时间再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