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十五章 如何打造电子社区

第二十五章 如何打造电子社区

    “电子社区?
    为什么不叫bbs,或者inteforum(网络论坛)?”
    当周新提出之后,第一个提出疑问的是凯特,他们新招的产品经理,之前在微软做产品经理。
    比尔盖茨说的确实没错,由于拳头游戏的创始人团队之前都是微软的正式员工或者实习员工,所以他们招的第一批团队也以前微软员工为主。
    这跟小米创业早期一大批来自金山的员工一个道理。
    凯特从外表上看是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可能与工作有关,她的气质很锋利。
    周新后世在半导体行业倒是见过不少这种工作狂。
    “到目前为止,主流的bbs或者说网络论坛,大多是以人的身份作区分。
    比如硅谷人喜欢在某几个特定的论坛或者bbs上混迹。
    每個大学会有自己大学的论坛。
    然后在这个论坛里,又延伸出基于兴趣的小组。
    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经常在小组上发表言论,从线上走到线下,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和类似的身份,线下也成为朋友。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我们之所以叫社区,而不是论坛。
    是因为基于游戏主题打造的论坛,实际上是不具备原本论坛的社区属性。
    现在的主流论坛,用户们都出自同一个社区。
    我们现在要通过互联网为用户赋予基于兴趣的属性,让他们在我们的电子社区里产生共鸣。”
    这也是后世百度贴吧之所以火爆一时,即便百度再怎么骚操作,百度贴吧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死忠用户的核心产品逻辑。
    让用户基于兴趣爱好构建社区。
    最近都是和精英打交道,导致周新实在不敢仗着有后世红利而小看其他人。
    即便只是微软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也能把他说完一半的理念补充个七七八八。
    当然凯特不普通,她是微软内部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只是由于办公室政治而没有升职。
    周新看着对方深邃的眼眶说道:“没错。
    还有一点在于,现在的论坛,它的属性还是基于现实世界逻辑。
    我现实世界里和你有交集,所以我在互联网上也和你继续有交集。
    这是为了扩展现实世界交际圈而设置的逻辑。
    我很容易把互联网上的朋友变成我现实世界的朋友。
    这样很好,论坛很有粘性,但是也会带来问题。
    那就是我们通过论坛也好,bbs也好,通过这些在互联网上认识了,然后在线下见面了,关系扩展到了线下,那我还有使用论坛的必要吗?
    我们沟通交流完全可以一对一进行,为什么还有必要继续跟对方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交流呢?
    随时一个电话就能够把朋友们喊到一起开个party,这难道不比在冷冰冰没有温度的房间里敲击着键盘要快乐得多?
    所以一个基于现实关系的论坛做的越成功,它的用户活跃时期也就越短。
    比如大学的论坛,如果有关注的话,它的活跃度全靠大一大二缺乏社交圈的新生支撑起来的。”
    周新把bbs后世为什么没落的关键点说透了一半。
    凯特恍然大悟,她终于懂了在硅谷这么久,社交论坛这种业态只有个人、小团体或者机构出于义务去搭建。
    而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投资者,选择投资论坛。
    “我之前看过一篇社会学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论文,大致意思是:
    将集体行动定义为跨越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同质网络似乎加强了私人生活中的联系。
    但在将私人活动转变为公共活动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力量。换句话说,网络的同质性限制了可能发生的集体行动的规模和类型。
    当时我没有多想。
    现在才知道,其实现在主流的论坛不太具备发展壮大能力的。”
    周新起身走到黑板面前,是的,他们现在还是在车库办公,只是从一个车库扩充到了数个车库。
    主要这边车库价格要比写字楼便宜太多。
    愤怒的小鸟以及支付系统还没有为他带来足够收益前,周新都不打算去租昂贵的写字楼。
    和谷歌的创始人相比,周新还是太吝啬了,谷歌才拿到第一笔75万美元的投资时,就把办公地点从车库搬到帕罗奥多去了。
    周新继续道:“是的。
    所以我们的论坛之所以叫电子社区,是因为它是完全兴趣为导向的。
    兴趣是维系关系的核心,而不是现实中的相似之处。
    在我们的社区上,两个截然不同成长背景和现状的人,可以因为同样喜欢一款游戏而产生交集成为朋友。
    论坛里同样会以兴趣进行分类,但是传统的网络论坛本身规模只有数百人,在被兴趣一区分,分到每个小组的人数才数十人。
    我们的电子社区每个板块至少都是数千人的规模。
    有足够多的用户才会诞生足够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