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皆平复如故”的高妙程度。这与苗族民间传说的喔爸嘎长年飞越于恶山陡水之间,尝遍千虫百草,精心研制医药,治愈十万八千个患病痛灾星的“代熊代夷”(苗族于孙),基本是一个类型。
“三苗”时期,苗族医药学出现了革新的势头。湘西《苗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城步苗族族源试探》说,阿濮仆僮和欢兜都是首先开采辰砂染衣、为药的革新人物。
战国时代的楚国,苗族医药学发展至一定的高度,从屈原在湘黔苗地的著述来看,不但记载申椒、女萝、三秀、玉英、石兰、鹿、牛腱、琼浆、蜂、蛾、蝮蛇等150多种苗药。还根据事物生成“三生万物”及“阴阳三合”的原理,在《惜通》中记述了用“申椒”、“木兰”、“穗草”组成的治疗心绞痛的药方。此外亦记载了苗医的挂药疗法,吞服自然药汁法,粉散术,浴疗术,治神术等。他还指出人体的惠气,是抗御瘟神的能量,《大司命》中所说的“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愁人兮奈何,愿若今昔无兮,故人命兮有当,何离合兮可为”等,充分地表露了苗医破均衡的医学思想和大无畏的非天命观,为后来苗族医药学的发展立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