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长生修仙:从掌控自身精元开始 > 第三十七章 仁寿堂的张大夫

第三十七章 仁寿堂的张大夫

    “阿福、阿贵。”
    “我有一件事要问你们。”
    张耀的神色,显得有些慎重。
    “再过两天,医馆就要正式开业了。”
    “你们都是本地人,对这一块肯定很熟悉,不知道附近的帮派一般收多少例钱?”
    古代官府,对基层的掌控程度、治理能力都非常有限,帮派横行是难以避免的。
    更何况,魏国的乱世已经持续了十几二十年了,朝廷政令不出中州,天下秩序日趋崩坏,更是给帮派壮大提供了条件。
    他已经做好准备,要给当地的帮派交钱了。
    毕竟他是来当普通百姓、过安稳日子的,也不打算靠着武力出头,那样太扎眼了。
    “呃……”
    阿福、阿贵闻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阿贵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低声道:
    “师父,我们这是有帮派收例钱,但不会向医馆收的。”
    “对。”
    阿福也点点头,忍不住道:
    “我之前偷听评书段子,说书先生还说有人殴打、逼迫风水先生,给他们家选坟地,结果后来一家都遇到飞来横祸,死得很惨。”
    “我当时就在想,世上哪有这么蠢的人啊?”
    “就连那些混帮派的,都知道对大夫、郎中客客气气的呢……”
    张耀听到一半就明白了,合着自己是闹了个乌龙。
    混帮派的,打打杀杀难以避免,总有要求到大夫头上的时候,去欺负、得罪当地的大夫,这可是要命的事。
    …………
    两天后,医馆正式开业了。
    因为前身就是多年的老字号,有着口碑积累,张耀也就没换名字,还叫“仁寿堂”。
    事实证明,阿福、阿贵的话是真的。
    开业非常顺利,附近的几个帮派非但没有找麻烦,甚至在得知消息后,还主动派人送了一份礼。
    但很可惜,开业之后的仁寿堂,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周遭的街坊邻居,都对张耀的医术持怀疑态度,宁愿去更远点的医馆看病,一连半个月,都压根没人上门。
    阿福和阿贵,见到这一幕,心中都颇有些惶恐,每天干活都更卖力了。
    他们生怕张耀受到打击,一气之下直接将医馆关门,那他们可就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好去处了。
    不过张耀却并不在意。
    他每天早上起来,吃完了饭就泡上一壶茶,悠哉悠哉的翻看医书,等着第一个病人上门。
    反正他不缺钱,也不靠这个安身立命,哪怕没有病人来看病,对他的生活也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口碑和名声,都得靠时间慢慢积累啊。”
    “索性,我的时间非常充裕……”
    张耀保持着乐观淡泊的心态,就算没有病人上门,也每天坚持开馆。
    一直到过去了一个多月,情况才渐渐的有所改变。
    入秋之后,气温突变,正是风寒感冒的高发季,一些街坊不想去太远的医馆,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仁寿堂看病。
    毕竟是开馆坐诊的大夫,总不可能对医术一窍不通,连一些小病都看不了吧?
    出乎他们预料的是:
    张耀的医术,似乎比他们想象的要高明不少,几幅药吃完之后,风寒感冒也就好了。
    实际上,43%的医术,在杏林之中已经算不错了,一些疑难杂症看不了,但寻常病症是手到擒来。
    而自从第一个病人上门之后,来仁寿堂看病的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但平均下来,每天也就三四个人,有时候甚至一天都没人上门。
    张耀的心态仍旧悠闲自在,不断的翻看医书、精研医道,又有看病的实践经验,医术精进的很快。
    一直到大半年过去:
    某一天,附近的一位老头半夜突发急症,来不及去别的医馆,情急之下只能匆匆跑来,半夜敲响了仁寿堂的门,让张耀给诊治。
    张耀此时的医术,早就大有精进,用银针刺穴之后,立刻就缓解了症状,又开了几幅药吃了一个多月,那急症就痊愈了。
    经此一事,仁寿堂才算真正的打出名气,一连又治好了几个重症病人,建立了口碑。
    等到口碑和名声传开之后,每日上门寻医问药的人,也变得络绎不绝,张耀就变得忙碌了起来。
    时间缓缓流逝。
    平静的生活,持续了两三年之后,新河街的街坊邻居们,也都习惯了张耀的存在。
    有时候出门买个豆浆油条,遇到的街坊邻居都纷纷主动打招呼,有时候还能碰见治好的病人,还热情的付了他的那份钱。
    “你说仁寿堂的张大夫啊?他为人挺好的,医术高明,还心善。”
    “对,张大夫别看年纪不大,医术可厉害着呢,我家邻居的老毛病就是他治好的。”
    他们碰到打听仁寿堂和张耀的人,总是这么评价。
    …………
    三年后的某一天:
    傍晚时分,最后一位病人离开后,阿福、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