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时,红日业已匿影。路旁的树林被那雨前大风吹得如狂涛起伏,飞舞不定。
一块块的乌云,直往天中聚拢,捷如奔马,越聚越厚,天低得快要压到头顶上来。
乌云当中,时时有数十道金蛇乱窜,照得见那乌云层内,许多如奇石异兽龙鸟楼阁的风云变化,在转瞬间消失,非常好看。
知道变天,要下大雨。这山行遇雨,本是常事。不过国蕤连日过得都是丽春晴日,适才还是红日当空,万没料到天变得这般快法。
此地离那山洞还有十里远近,怕把身上包裹淋湿没有换的,不禁急了起来。
便迁怒那些猩猩道:“都是你们要撕怪物死尸,耽误时光。你看立刻大风大雨来了,怎么好?”
言还未了,忽地眼前一道金蛇一亮,震天价一个霹雳打将下来,震耳欲聋,吓得那群猩猩一个个挤在一起,互相拥抱,不敢乱动。
国蕤本想往树林中暂避,谁知举目往旁看时,离身十丈外,酒杯大的雨点,密如花炮般打将下来。
那树林受了风雨吹打,响成一片涛声,如同万马奔驰一般,夹着雷电轰轰之声,震耳欲聋。
起初疑是偏东阵头雨,所以只落一处。
及至转身看时,在自己所立的数亩方圆以外,俱是大雨倾盆,泥浆飞溅,只自己近身这数十丈地方滴雨全无,好生惊异。
试往前行走了数十步,她走到哪里,离身十丈左右居然没有雨,猜是宝剑作用。
计算时光已是不早,今晚势必仍在洞中再停留一夜。
看那天色越加阴沉如晦,雨是越来越大,不像就会停止的神气,便决计认明路径回洞。
那猩猩抬着它的死伤同伴,一个个战战兢兢,紧傍国蕤身旁,随着行走。
这几个峰头,本来生得峭拔玲珑,又加大雨,中间雨水由高处汇集数十道悬瀑,银河倒泻般往下降落。
迎面十丈以内,尚辨得出一些路径;十丈以外,简直是一团烟雾,溟濛一片。
偶尔看见一两个峰尖时隐时现,泉瀑泻在溪涧中,吼声如雷,真是有声有色,另有一番妙趣。
国蕤一路看雨景,离洞渐近,雨势渐小。
远望洞门,疏疏落落,挂起两三处银帘,近前看时,那雨从洞的高处往下飞流,恰似水晶帘子一般。
从那无水的空隙中走进洞去,满耳兽息咻咻,那些马熊不知从什么时候跑了回来。
除当中那块大石外,洞的四周,俱都满满地爬伏在地,只留了当中三尺阔的一条空隙。
国蕤进洞以后,便纵身上石坐下。
那些马熊万鼓齐喧地吼叫起来,一个个拱起前爪拜个不休。
国蕤嫌它们吵人,娇叱一声,登时全洞皆寂,除猩、熊呼吸外,更没有一些声响。
这女兽王见猩、熊如此服她号令,好不高兴。
见洞外雨势稍小,仍然落个不住。
洞外天色渐渐阴霾起来,洞中却是仍旧光明。
便手持宝剑,纵下石头,四处寻找她心中所想发光的异宝。
整整找了三四个时辰,天已半夜,仍未寻着。
她自从吃了何首乌之后,腹中一丝也不觉饥渴,身上也不觉着疲累。
似这样寻一会,歇一会,在这块石头宝座上纵起纵落,直到天明,仍未有所发现。
那些马熊见国蕤走到哪里,便急忙四散让道,倒无什么表示。
那老猩猩好似已知国蕤心意,也帮国蕤找,有时拾了两块透明的石头,交与国蕤。
国蕤起初也很高兴,拿到洞外,暗中一试,并无异迹。
见那老猩猩跟前跟后,知它善解人意,便问它道:“你知这洞内发光明如白昼的缘故吗?”那猩猩摇了摇头。
国蕤知它也是不知,因见它那般殷勤灵慧,心中一动,不禁脱口说道:“你这个猩猩很好,可惜不能把你带到巴山去替我看守门户。”
说罢,那猩猩忽然拉了拉国蕤衣袖,跪将下来叩头。
国蕤知它能解人言,便道:“看你的意思,倒好似愿跟我去的样子。只要我走后,你能一心为好,不害生灵,我一成为剑仙,即刻前来度你。”
那猩猩摇了摇头。国蕤也未放在心上,仍然满洞寻找。
那猩猩忽然若有所悟似的,把国蕤衣袖一拉,用手势引国蕤上了大石坐下。
它口中长啸一声,它手下百十个猩猩竟然全体发动,寻找起来。
除国蕤坐的那一块大石外,这一座山洞,差点没给这些猩猩翻转过来,仍是无有踪迹。
国蕤起初以为这些猩猩久居此洞,既然请自己高坐旁观,由它们前去寻找,必定有所发现。
谁知仍旧没有效果,渐渐失望起来。
原来打算寻到宝贝,第二日天明动身,遥念巴山故居,归心似箭。
谁知宝贝也未寻着,这一场大雨又下了两日三夜,才得渐渐停止。
第三日天明,国蕤出洞凝望,见大雨已停,朝阳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