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8章 真伪出师表

第18章 真伪出师表

夷陵之败似的,全军覆没了。
    但实际上咱们前面也说了,丞相斩了马谡回去后,蜀中都认为这是大胜。
    过来祝贺的把门槛都踏破了,逼得丞相甚至写了《谢贺者》。
    这种情况下,刘禅觉得相父尽力了,蜀中觉得丞相真厉害。
    将士们觉得是被菜逼马谡坑了导致功亏一篑。】
    马谡低着头甚至恨不得把耳朵堵上。
    但被张飞给捏着下巴强行抬起来道:
    “我大哥都说了,幼常你要知败而勇,明弱图强。”
    【事实上如果丞相真的这么容易颓丧,也不会有星落五丈原了。
    而且这个后表,不见于蜀中的史书,反而是被江东文集所收录也确实奇怪。
    但如果这个后表本来就是写给江东看的呢?
    224年,汉吴恢复盟友关系前夕,江东辅义中郎将张温受孙权所托出使成都。
    当时他对刘禅二曾说过“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可见江东是将两家协同出兵作为筹码来谈判的。
    所以丞相的计划中,228年初应该是这样的:
    西面丞相率军出祁山,荆襄附近孟达起事造叛乱,东面江东过长江作威慑。
    三路齐发,曹魏如何兼顾?】
    “但还是出了差错。”
    关羽惋惜:
    “此计若成,张郃应该便被拖在荆襄而不得动,曹真即使出兵支援关中也凑不出多少兵马。”
    “如此军师攻上邽的时间就更为宽泛,或许……”
    或许什么关羽没有明说,但大家伙都懂。
    于是厅内俱叹了一口气。
    孔明亦是如此,忽地想起来庞统此前所说的
    “汝不过就是觉得兴复汉室为重,盟友不能失罢了!”
    莫非真的对江东忍让太多?
    至于那后表到底是真是假孔明倒是一点也不在意。
    他便是诸葛亮,此表真伪不过在他一念之间罢了。
    孔明叹气是因为无法理解,如此之好局,完完全全的合则两利。
    确实如云长此前所说,江东甚至都不需要真打,只需要在长江以北屯重兵,作攻击之势就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这上面还能出差错的?
    【众所周知大魏吴王三大爱好:
    背刺,认主,称帝。
    孙权向来是不甘心当配角的,比如逍遥津撤退,非得自己断后装一下,结果引来了张辽。
    面对丞相的北伐也是一样,他孙权,已经46岁了。
    当年夷陵后它不敢称帝是因为刘备那个疯子还活着。
    但是现在呢?诸葛亮是个识大体的,曹叡是个刚登基的,此时不称帝啥时称?
    但此时想称帝还差一个拿得出手的战功,而恰巧诸葛亮送来了北伐的消息。
    于是大魏吴王决心做个大的,他要唱主角!
    孙权密信周鲂让他找一些山越人,去曹魏诈降,引过来给做票大的!
    周鲂一寻思,山越不靠谱,不如我自己上吧!
    一边呢周鲂给曹休连写了数封信来吹捧曹休怒骂孙权。
    另一边的周鲂和孙权联手演了个苦肉计,割了自己头发跪在孙权使者的门口请罪。
    如此曹休深信不疑,马不停蹄就带着大军来领功劳。
    三国当然是不缺聪明人的,满宠蒋济都看出来有问题,但曹休不听。
    而其中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曹休蠢,而是曹魏统帅和孙权想法同样:
    “我凭什么不能唱主角?”】
    “光幕地理图志,殊为好用!”
    不管看几次关羽都要赞叹一句。
    因为最近一直在练水师,因此看着光幕标注的曹休进军路线,关羽也一眼发现问题:
    “如此行军,北面大湖,侧面长江,又无水师!”
    “若是江东水师倾巢而出,曹休必死!”
    关羽怎么看都觉得太过冒险。
    张飞幽幽道:
    “俺的疑兵计,曹贼上了一次当就不上了。”
    “可这江东的苦肉计,怎么此次都管用呢?”
    孔明虽然没见过主角这个词儿,
    但联系到主次之分,联系到光幕的前后文还是懂的:
    “光幕不说曹休而说曹魏统帅……莫非原定的也是两路齐出?”
    这个就想对更好猜一些了,黄忠断定到:
    “应是襄樊守军!”
    “若是襄樊合肥两军齐出,曹休军即使中伏,应也不会有太多死伤。”
    道理很简单,若是襄樊不出兵,那江东用来防守襄樊方面的守军,自然就能调到曹休处,给他包个大的。
    刘备将自己的视角代入曹叡,也觉得分外心累,忍不住道:
    “难怪此前光幕上文字所说,如果孔明不北伐,也许曹魏便自乱。”
    “襄樊与合肥,俱防江东,本应攻守一体,竟互相算计至此?”
    “同殿为臣,竟仿若吴汉之盟。”
    张飞再次一巴掌拍到黄忠腿上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