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1章 独眼龙李二凤

第21章 独眼龙李二凤

供十万大军!
    【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笑料之一,晋书虽不严谨,也有自己的优点。
    唐朝不承晋,所以对晋朝便是不吹不黑的态度。
    你说司马懿俘斩万人,胜诸葛而撤退?好,我记下来。
    另一个人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好我也记下来。
    啥?你说晋宣帝需要避讳?唐朝官员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凤如何?
    唐朝修晋史,总体就是一个不吹不黑的态度,修史书的官员们也和咱们打工人差不多。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挑挑拣拣拼拼凑凑,达标就算完事儿。
    至于房玄龄这个监督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敷衍?
    有人说是因为好友杜如晦死了导致房玄龄开摆了,但这明显是扯淡。
    杜如晦死于贞观四年的急病,晋书正式开修已经是贞观二十年的事儿了,此时杜如晦儿子都因为参与谋反被杀三年了。
    更靠谱的说法应该是和二凤有关。】
    因为这个消息实在太过惊骇,所以李世民暂时不去计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当场:
    如今贞观二年……不对,已经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经是贞观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谋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着杜如晦拍拍他后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当以你身体为重。”
    “杜荷无罪!”李世民异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为诫,则必不复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远的不说,武庙这东西不也是贞观年间没有的东西?
    只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必须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着的时候居然有人敢谋逆?
    光幕用词他还是看的明白,克明之子是参与,而非主谋。
    李世民居然有了点兴奋之感,外有贼,内有逆,自己依然做到了后世称赞的千古一帝?
    不愧是我!
    而如今之大事,当是杜如晦的身体。
    涉及此事李世民反倒是有些心乱如麻了。
    怎么偏生是杜如晦这个他最为倚仗的肱股之臣?
    瞧了眼旁边低眉顺眼不发一言的长孙无忌,李世民轻吸一口气交待道:
    “克明过了今日务必好好休息,不可如诸葛武侯一般操累。”
    ……
    孔明看着光幕打了个喷嚏,对着担忧的黄月英笑了笑,孔明道:
    “这唐朝的修史倒颇为有趣。”
    心里则是对如此天子也会有人谋反觉得颇为奇怪。
    执政十七年后谋反……孔明心里忽然想起来了武帝。
    【至于说晋书的潦草和二凤有关,猜测逻辑链是这样的。
    二凤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因此晋书也是要给太子做治国参考的。
    贞观二十年晋书开修,然后二十二年,二凤身体不济,同年写《帝范》教太子。
    所以晋书潦草就潦草吧,着急用,能凑活看就行。
    然后二十三年二凤久病不愈,逝于翠微宫。
    至于二凤的死因就太多了,旧唐书说是因为久病不愈,吃丹药尝试,结果吃没了。
    现代一些医学上的分析认为可能是心衰加脑出血。
    因为史书多次记录二凤登高吃力,心肺功能不强。
    但51岁就死毫无疑问算早逝,更大概率来说,死法跟丞相有点像:
    年轻时候过度操劳,导致底子被掏空,然后上了年纪就小病变大病。
    哦对,还有个最离谱的说法是贞观十九年征高句丽时候中了毒箭。
    棒子们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还演化成把二凤射成了独眼龙的离谱说法。】
    此时的甘露殿如死了一般寂静。
    长孙无忌率先扑倒在李世民脚边,哭喊道:
    “万望大家为了大唐,保重贵体!”
    李世民反倒是出乎意料的平静,看着光幕缓缓陈述到:
    “朕本就有湿气病,且年轻时征战四方,身体多有亏损。”
    “既如此,今岁便造亭榭养身体便是……”
    但这份涵养在看到光幕上播放的图像后,再也保持不住。
    光幕中只见一个身着异服的番邦人,瞄准拉弓,然后一箭射入了一个穿着黄袍的人的眼窝。
    图像上全是一堆圈圈组成的令人眼晕的异邦文字。
    光幕似是怕人看不懂,还专门标注了一下,那个眼窝中箭的人旁边特意标注了一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
    “番邦后裔,无耻狗贼,欺朕太甚!”
    “无胆鼠才,行此掩耳盗铃之举!”
    “奴寇匪邦,朕必殄其国灭其史!”
    李世民再也忍耐不住,一脚将长孙无忌踹开破口大骂。
    长孙无忌:???
    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