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5章 大汉脊梁

第35章 大汉脊梁

    “这后世,竟要让朕去给那刘备当儿子?”
    李世民拧着眉毛,只觉得后世人都疯了。
    “后世百姓妄言而已,大家倒也不必在意。”
    长孙无忌赶忙安慰道:
    “且这后世不选其他帝王,甚至不说如韩白等,由此可见后世对大家武功心服口服!”
    如此一说才让李世民不太介怀。
    旋即摇头感叹道:“武侯北伐,岂不是效孙武灭楚之故计邪?”
    “以万军扰袭十万之军,以千人粮草换敌手万人粮草,曹魏虽有十倍之地,亦难支撑也。”
    “大家高见。”长孙无忌见缝插针。
    “不过后世这穿越之说倒颇为有趣……”李世民换上了饶有兴趣的表情:
    “若能做这魏军主帅,领军以堂堂之阵,与武侯的正正之旗交锋,想来定也是人生快事!”
    房玄龄杜如晦眼皮一跳,陛下您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不过随即李世民自己就大摇其头:
    “不妥,做那司马懿恶心的紧。”
    房杜两人心下稍安,便听到大唐皇帝吩咐:
    “刚才那什么方便面吹风机等词,抄录一份,递给国子监学生,看能有何启发。”
    “就说……嗯,从先贤典籍偶然得知。”
    这也是李世民心底最感兴趣的部分:
    什么火箭飞行兵,什么神族航母,听起来就厉害得很!
    不过核弹又是什么东西,果子的果核也能作武器?
    随即李世民也看到听到,光幕上的音乐愈加柔和。
    一个脸颊多肉的皇帝,如木偶一般走在一个盛大的治丧队伍中,李世民明白,这应该就是后世排演的诸葛武侯的葬礼了。
    李世民侧耳倾听,如此葬礼,配乐却是一男子在低吟浅唱的声音: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公安县,庞统沉默,他想起来了曾经的南阳求学隐居生活。
    那时候他与孔明和“南阳四友”俱是闲人,孔明心忧国势,他庞统臧否天下英雄。
    匆匆数年过年,他们已经从局外人变成了局中人。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
    刘备仰头仔细听着,用心将这些话语记在了心里。
    后世认为他刘备是孔明的知己,但自己却夷陵一怒,断了孔明的后路。
    若无夷陵之丧,孔明何须劳累至此?
    刘备的心紧了两分。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作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黄月英靠在自己夫君肩膀上不说话。
    孔明心下懂得,拍拍夫人的手低声承诺道:
    “定不早丧,定回南阳。”
    【有为歌,又称卧龙吟,是丈育up最喜欢的老三国插曲。
    前奏勾勒出了隐居南郡中丞相的生活和理想,既洁身自好不求闻达,又心忧天下胸怀大抱负。
    这种矛盾对立的心态,则是卧龙这个名号的真实内涵。
    中阙都知道是三顾茅庐,丞相就此登上历史舞台,躬耕南阳的教书先生,至此也终于“龙兮风云会”。
    后阙部分则是情绪的层层递进,女声的和声既仿佛黄月英在鼓励自己的丈夫为民谋太平春。
    又似乎是千百年来的我们对于丞相的复杂心态:
    天数难寻又如何?成败人谋又如何?唯鞠躬尽瘁而已!
    而最终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真希望丞相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晚年重新隐居南阳,享受自己开辟出来的太平世。】
    孔明能感觉到夫人握着自己的手,又紧了三分。
    轻轻抚背以示安慰,孔明赞道:
    “好歌,好曲,等亮空闲,抚琴而唱,应为雅事。”
    张飞不太懂音律,但不妨他发现了新的目标:
    “还回南阳种地?这有何难,此事尽管交给二哥!”
    关羽一脸肃穆的认真点头,这架势,仿佛夺回南阳重要程度堪比兴复汉室了。
    孔明摇头大笑,虽然很想说现在知晓天下之大,他其实想去那大秦啦,倭奴国啦,以及什么宝石之国锡兰啦都看看。
    但既张飞这样说,孔明也只能点头:
    “那便先谢过云长!”
    【丞相死前留下遗命:
    葬在定军山,依山作坟,墓穴能够放下棺材就行啦,至于陪葬只需放我常穿的衣服就行,不需要任何陪葬物。
    刘禅最终遵从了自己相父的这个遗愿,辍朝三日为丞相发丧之后,葬于定军山。
    丞相去世之后,蜀中各地请求立庙,季汉承汉传统没有此等先例,不许。
    因此百姓逢年过节就在路边给丞相烧纸。
    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