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21章 《祭侄文稿》

第121章 《祭侄文稿》


    这封遗书被封常清的副官抄写带回安西,广为人知。
    七十年后张议潮一边看着安西的危局,一边手抄封常清的遗书,立志归唐。
    被张议潮手抄的《封常清谢死表闻》最终被其侄张淮深封于敦煌莫高窟。
    又过了千年之后,十九世纪初莫高窟遭难,大批文物外流。
    张议潮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流入法国,如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封遗书也是如《祭侄文稿》一般,见证了安史之乱以及晚唐衰落。
    同样还见证了两位忠臣的武烈平生,希望它有归家的一天。】
    “这玄宗定然一个字儿都没看。”
    张飞替这个名将不值得。
    随即便是感叹:
    “还好被这张议潮看到了。”
    “这对师生,都是好汉子!”
    “唯叹惜封常清死的太过冤屈!”
    光幕上展现的是张议潮手抄的版本,字迹清晰工整,读起来也非常顺畅。
    刘备也叹惜:
    “谁说不是?如此名将,从容担责,能识危难,临终亦规劝。”
    “这玄宗能将时局败坏至此,实乃惊人。”
    不过随即就皱眉:
    “一书见封常清之心与张议潮之志,如此至宝依旧流于异国,实乃憾事。”
    张松赶忙安慰道:
    “我等这后辈,登天亦可做得,或应其所言,至宝归家之日,不远矣。”
    刘备认真道:
    “若能如此,再好不过。”
    另一边孔明还在拉着法正详细询问:
    那姜维怎么就悄无声息被接到汉中去了?
    一时不察,竟被庞统捷足先登?
    ……
    “尸谏之臣…圣朝之鬼…”
    即使是魏征,也被这封常清之心动容。
    随即他低声道:
    “此将待上实乃剖肝沥胆。”
    “唯望我唐,少一些如此枉死之忠烈。”
    杜如晦则是另一个看法:
    “这封常清,应称得上后世那文山公所说的正气之臣。”
    “唐之尊立,唯赖此辈,武烈磅礴之心,凛冽万古。”
    两人的看法有了微妙的差别,彼此对视了一眼。
    房玄龄在一旁若有所思,私下里更赞同杜如晦多一点。
    毕竟这张议潮自出生起,安西就已经被吐蕃占据。
    不受唐泽,不见唐皇,但依然有归唐之心,若说是忠君,似乎牵强了一点。
    李世民则是没想到,观光幕所说,这两个被他所记得的武将,竟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故而洒然笑道:
    “如此看来,这张议潮确实称得上盛唐一分气象。”
    “百年安稳之遗泽,至此方终。”
    补上昨天的,今天的又踩线了故而修修改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