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7章 千秋基业

第17章 千秋基业

自己凭本事题名,未必有利于中央。
    但实行科举制的皇帝对此应该都是无所谓的,毕竟只要进士们不感谢勋贵、外戚、宦官、武将等等就行了,作为掌权者宁愿这些科举进士谁都不感谢,也千万别去感谢谁。
    而这也是咱们前几期讲过的元朝的亡命之基,蒙古勋贵可以用吏进法任意点官,被点的官员自然会认为眼前的勋贵才是恩主,从而造成了元朝政令难出中央的结果。
    从洪武六年废除科举制这个时间点看,疏远李善长这样的勋贵,重用胡惟庸这样的新秀,可以看作是对举荐制的预防以免权力重心向勋贵转移,但这样一个古老的制度在一个新生帝国复活,其造成的影响远超朱元璋的估计。
    这里直接借用《明初洪武年间元代旧官吏荐举情况研究》当中的数据。
    洪武年间三品以上官员合计422人,其中通过举荐制入仕的有197人,占比46.9%。
    六部侍郎当中靠举荐入仕的占比为48.67%;而如果再细罗列,吏部户部举荐入仕的占比最低,都不超过30%;兵部礼部持平,都在50%左右;刑部和工部则都高达7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