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 > 219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有秘密

219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有秘密

    康熙神神叨叨的,阮酒酒问不出来,只能当他是最近被大臣们气糊涂了,脑子不大正常,索性不再管他。
    近日辣椒吃多了,阮酒酒忽然格外想念西红柿的味道。
    不论是当水果吃,还是凉拌、西红柿炒蛋,或者西红柿蛋汤,酸酸甜甜的味道,都特别让人胃口大开。
    “皇上,我昨儿翻到一本前明时期出的书,名叫《群芳谱》,写的是如何栽培植物。”阮酒酒道。
    康熙听着点点头,他知道阮酒酒爱种花,这本《群芳谱》还是他搜罗来给她看的。
    “写的很好?”康熙问道。
    “在栽培植物的著书中,算是写的很详尽的一本,记载的植物约有四百多种,其中牡丹就有一百八十多种。明年,永和宫小花园的牡丹,一定能种的更漂亮了。”阮酒酒道。
    “朕让内务府多寻些珍奇植物种子,让你种着玩儿。”康熙道。
    “皇上果真最懂我心思。我请求还没说呢,您就知道了。《群芳谱》里记载了个植物,因来自西番,故而名叫西番柿,其茎如蒿,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四五实。缚作架,最堪观。我在传教士写的书里,也看过类似的,不过名叫狼桃,果实艳丽,极具观赏价值。皇上,我想种它。”阮酒酒道。
    不过是个植物种子,听起来前朝时就有,想来不难寻。
    “朕替你寻。还有什么想要种的,一并说了。”康熙爽快答应。
    阮酒酒乖巧的摇摇头:“暂时没有了。若是以后遇到,再和您说。”
    当然还有了。
    阮酒酒最喜欢吃的草莓,现在还没有流传进中国。循序渐进吧,慢慢引进,不着急。
    百姓们还有许多人食不果腹,阮酒酒更关心的还是怎么推广高产农作物。
    红薯已经推广的不错,京城的世家豪族,追捧皇家,得知宫里的德妃娘娘喜欢吃红薯,御膳房又做出许多红薯点心,精致又好吃。一时将京城市面上的红薯买空了。
    市场有人买,自然有人卖。
    百姓们看红薯能卖得出去,不用官府强制,就主动去种。
    一年过去,吃到了甜头以后,不仅是京城,周围省份的农民们,也开始开垦田地,留出一部分空地,去种红薯。
    可只有红薯是不够的,战争后人口的暴增,荒田还未开垦好,粮食实在供应不上。
    土豆、玉米,这些产量相对较高、易种植,又能饱腹的农作物,也要尽快推广才好。
    阮酒酒思考着,决定回宫以后,就让博启在京城找些土豆,送进宫。她再引导着御厨,以土豆为食材,做个土豆宴,宴请后宫。
    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从海外运来许多蔬果种子。种植的人并非没有,只是百姓们认知受限,需要有人先给他们做个示范。
    试验田这样的事,当然应该有官府来。
    工部的人整天想要着政绩,她就给他们送政绩。
    皇上给博启留的位置,好似就是工部的,正合她心意。
    博启在这个世上,若说最听哪个人的话,必是亲姐姐无疑。姐姐对弟弟的血脉压制,是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
    姐姐脸色一变,弟弟立马揪着耳朵跪下。
    因为,姐姐打人的时候是真疼啊。
    还有甘蔗、棉花,阮酒酒托着腮,有些事情,真是越想越多。
    从宫中到行宫的这段路上,她陪着康熙沿路走过不少地方,看过繁华的街道,也见过佝偻穷苦的百姓。
    对贫寒的百姓来说,有一身打着补丁的衣裳,不漏风,都算是一件好衣裳。
    但是,这样的衣裳,平时穿着就罢了,冬日严寒怎么办。睡觉有稻草盖着,还能挡一挡寒气,白天下了床就难熬了。
    康熙也很看中棉花种植的普及。
    康熙曾写《木棉赋》:卒岁之谋,出之陇亩,功不在五谷之下。可见对棉花普及种植的重视。
    然而,重视归重视,大清并非处处都适合种植棉花。明朝时期,当政的君主,就已经看重棉花的作用了。
    只是,种植棉花需要长期研究,试种改良,其过程艰难。
    阮酒酒不懂种棉花,但是她只要通过皇家引领潮流的方法,带动民间对这些的重视。
    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有时只需要一个机会。
    阮酒酒的小脑袋瓜里,看似装的是吃喝玩乐,实际也确实是吃喝玩乐。只不过是种花族的天赋,让她本能的去想到这些生存储藏必备品。
    阮酒酒和康熙说着说着,就分神了。
    她发着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咯咯笑出声。
    康熙看着她笑,自己也笑的开心。
    远在宫中的胤禛,也在想着朝政之事。
    许多胤禛上辈子做出了成果,有利于百姓的改革,这个时候还在困境之中。
    胤禛揉着自己的小胖脸,日复一日的念叨着:“长大长大,爷要快快长大。”
    只有到了年纪,能入朝听政,就可以带着人干实事了。
    他早点儿办差,边关的将士们,和百姓们就能少吃点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