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影视:从一代宗师开始 > 第216章 天下谁人配白衣

第216章 天下谁人配白衣

向李老板讨一样东西。”
    李玉堂眼神闪了闪,沉声问道:“什么东西?”
    “刘家的玄铁宝扇。”
    罗横开门见山道出自己的目的。
    前世的时候,电影中并没有交代李家与刘家的恩怨。
    但是,李玉堂是金利源的大东家。
    在港岛是连港督都要礼遇三分的豪商。
    每次经过刘郁白所在的烟馆门口的时候。
    却都要给一块银洋供刘郁白维持生活。
    从替李玉堂拉车的阿四,那熟稔的接钱扔钱的动作可以看出。
    这种给钱已经形成惯例,显然不是一回两回了。
    很多观众都认为,那是因为李玉堂过去与刘家是故交,不忍看到刘郁白饿死街头。
    所以才会有恻隐之心。
    但是后面,李玉堂误以为好友陈少白身死。
    下定决心组建保镖队,保护孙文时。
    第一个找到刘郁白,并拿出刘家的祖传玄铁扇为筹码,请刘郁白出手时。
    两人之间的对话内容。
    便能看出,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只是电影中对两家的恩怨,表现的极其隐晦。
    若不细看,很容易就忽略过去。
    罗横恰恰因为喜欢这部电影,当年多看过几遍。
    倒是让他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当年,刘郁白的父亲被他气死,又看着心爱的女人死在自己面前。
    心若死灰,于是将刘家的产业,低价转卖给了李玉堂。
    这就是李玉堂发家的资本。
    所以后来,李玉堂生意从扬州做到了港岛。
    在港岛发现沦落为乞丐,每天变相惩罚自己的刘郁白。
    李玉堂便每天给刘郁白一块龙洋,算作当年的补偿。
    因为李家的家训,就是做人,做生意,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玉堂觉得自己当年,低价收购刘家的产业,有趁人之危之嫌。
    但是,如果事情看到这里。
    便只能说,是看到了第一层。
    还有更深的原因,便是李玉堂这个人,虽说是传统的儒商。
    也恪守着李家的家训,做人做生意都留着一份良心,不像有些资本商人那样。
    只要挣钱什么都干。
    可是投机永远是商人的本性。
    李玉堂一方面,即便身处港岛这样一个英国人控制下的自由港。
    却坚持让家人都留着辫子。
    这一点,从电影中,他儿子李重光在见自己的老师陈少白的时候的对话中,便可以看出。
    李重光身为进步青年,信奉革命。
    在面对老师的时候,因为自己脑后还留着辫子,深感别扭。
    却因为是父亲李玉堂强行要留,他不敢违逆!
    而另一方面。
    李玉堂又一直在资助陈少白等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并且秘密出资支援同盟会的宣传报社。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一开始,李玉堂并不是什么进步革命党。
    他的资助行为,也是一种投资。
    并且还是两面下注的那种投机性投资。
    李玉堂这种两面下注的方式,其实就是典型的传统儒家作派。
    跟三国的时候,三方都有姓诸葛的谋士,完全就是一个手法。
    几千年来,这些儒家的人,无论是读书出仕,还是经商下海。
    所使的手段,基本就是换汤不换药。
    也可以说,儒家从根子上,其实就是奉行着这一套明哲保身。
    就比如山东衍圣公,那可是世代献降表……
    所以,李玉堂给刘郁白钱的举动。
    究竟有多少是因为良心,又有多少是因为有识人之明,看中了刘郁白身上的本事。
    还真不好说。
    后面他请刘郁白出山。
    拿出刘家祖传宝扇的举动。
    恰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家可是在扬州。
    李玉堂打定主意,接下老友陈少白的遗志,组织人手保护孙文的时候。
    可以视作一位有良心的商人,被大义所召,选择风险更大的豪赌一把。
    那么,他第一个去请刘郁白,立即就能拿出刘家的传家宝。
    就有些值得玩味了。
    这只能说明,那把玄铁宝扇,其实早就已经在李玉堂手中。
    他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先前没有拿出来,还给刘郁白。
    在需要刘郁白卖命的时候取出,都已经说明了,罗横对李玉堂儒商两头下注的猜测,是立得住脚的。
    李玉堂怔怔看着罗横。
    片刻后才轻轻出了口气,摇头道:“那东西不是你的。”
    罗横轻笑:“我也不要,我替刘公子讨的。
    “李老板当初赎回宝扇,花了多少钱,我替他给你……”
    李玉堂继续摇头:“刘公子与我乃是同乡,当年他将刘家产业卖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