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隔壁小王本尊新书 > 第605章 扬州会馆

第605章 扬州会馆

    王虎正喜气洋洋的禀告着。
    可话还没说完。
    沈烈便已转过身,有些不耐道:“本官不管花了多少银子,如今前线军情紧急,八十万石不够……再去收!”
    王虎忙道:“是,卑职明白。”
    将手中一大箱子期票放下。
    王虎便又急匆匆走了。
    而沈烈无心计较,而是目光幽幽,在心中盘算了起来,如今宣大一线天气严寒,大雪过后道路更是泥泞湿滑。
    十分难行。
    鞑靼人又趁机叩边……
    战局不容乐观。
    闭上眼。
    沈烈便好似瞧见了戚继光,李如松,马林所部,各自困守在一个个大城里,面对机动性超强的大量鞑靼轻骑。
    却束手无策。
    而百万大明边民,此时正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在简陋的茅草房,又或者地窝子里等待着官府的救助。
    可等来的。
    却是鞑靼人锋利的马刀。
    有的汉民被杀死了,有的被抓去做了奴隶。
    多少年了呀。
    都是如此。
    如今鞑靼,瓦剌各部之中,被抓去的汉人奴隶有多少呐,数万汉人总是有的,如今的宣府总兵马林。
    他的父亲马芳马老将军,想当初,便是从鞑靼部落逃出来的汉人奴隶,只是马老将军运气好,凭着一身武艺逃出来了。
    那些没逃出来的,死在塞外的又有多少呐。
    可想而知。
    九边汉民过着什么样生不如死的日子。
    而晋党……
    却还在吃里扒外!
    睁开眼。
    沈烈便又在心中盘算了起来:“宣府大同一线共计县城,府城二十余座,人口数百万,在城内挤成一团,天寒地冻……”
    “难办呀。”
    按照戚帅,李如松,马林所言。
    宣大二镇,各个县城,府城里现有的存粮,足够大军吃穿用度四个月,能熬过这个冬天,熬到春暖花开,鞑靼人退兵不成问题。
    到时候便该明军出城。
    大举反击!
    戚帅打了一辈子仗,绝不会在军需粮草上犯这种低级错误,可沈烈却在担心。
    以戚帅的人品来说,他一生治军严明,军法森严,面对城内百姓挨冻受饿的窘迫。
    他必然会心生怜悯,将军粮拿出来接济城内百姓,那说不好……
    浙军就要挨饿了。
    倘若浙军挨了饿,不能养精蓄锐,那来年春天又该如何反攻?
    想及此。
    沈烈便心中发急,将一个手下的掌班叫了过来,吩咐道:“去……将几家湖广大粮商的东主叫来,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那掌班赶忙应诺,急匆匆走了。
    但凡是湖广大粮商,在这通州码头都有宅子,也都有家中晚辈在此地照料生意。
    不出半天必会前来。
    难熬的等待中。
    沈烈背着手,站在窗边,任由寒风吹在脸上,而幽幽目光却落到了不远处的大运河上。
    那一艘艘又高又大的官船。
    甲板上。
    那成群结队正在嬉闹的贵公子与名妓,那穿着华贵皮裘,笑逐颜开的官家人,好似靡靡之音传入了耳中。
    沈烈似有些烦躁,便将那窗户慢慢掩上。
    暂时与外界隔绝。
    同时间。
    内城。
    正阳门东。
    扬州会馆,紧挨着绍兴会馆,芜湖会馆,可容纳八马并行的宽敞大街对面则是湖广会馆。
    林立的各地会馆人头攒动,大大小小,不一而足,都是些四四方方的大院子。
    那富丽堂皇的会馆中。
    餐厅,会议厅,戏台子……
    一应俱全。
    而这些会馆中。
    时不时的传出各地士子,官员们慷慨激昂的辩论声。
    说起来这些大大小小的各地会馆,大概便相当于各地驻京办,这玩意儿是怎么诞生的呐。
    永乐十三年,永乐爷决定将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地点,由南京正式迁往新都北京。
    而当年各省举人赴京参加“会试”,达五六千人之多。
    朝廷虽提供一定的车马费,即“公车”,但来京人员的食宿及其随行人员的住处,却是一大难题。
    于是为举人赴京应试“公车谒选”提供食宿之便的会馆应运而生,可如今两百年过去了。
    这些大大小小的会馆,早已经变了味儿,变成了国子监一带的孔庙之外,齐楚浙党东林党聚众的另一个大本营。
    各地乡党中跑官的,钻营的,投机的,送礼的……
    云集于此。
    常有人不惜花费重金,从秦淮河,南京,扬州一带请来名妓,歌舞伎,美貌佳人常年出入其中。
    无一不是人间绝色,将那些一等青楼里的头牌都给比下去了。
    自然。
    朝中大员也时常出入此地。
    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