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门口,王琦出了宫门,自有亲随在此处等候。
“大人,”秦二宝将缰绳递给王琦。
京城内三品及以上大员中,基本没有驭马代步的大臣,所有人都是乘轿而行,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朝廷大员的体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朝廷重臣的安全着想。
王琦是个异类,三两随员,骑马代步,是为这位辽东将才的特点。
整个京城的百姓和士子都知道王琦这个习惯。
朱由校眨了眨眼睛,瞥了一眼魏忠贤:“无需封口,反而要大肆宣扬出去!这封圣旨可以当做我朝对建州的一次宣战!代表了我大明朝廷上下一心的决意!也让天下百姓看看,到底是东林一党得人心,还是我朝将才有英雄气!”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这位天启皇帝的性子里,和祖父倒是有一点相像:认准的事情,便是九头牛便也拉不回来!
仅凭这一点,后世那位明思宗可就差远了.
“陛下!”大殿门口,王体乾的身影出现了。
大街上,一瞬间便是议论纷纷。
言罢,王琦也不理会袁崇焕,而是轻轻一抖缰绳,带着几位亲卫驭马而去。
御前会议结束了。
不过此时,大多数百姓已经愣在当场:宁远侯?
“定远侯,请留步!”王琦刚刚翻身上马,其身后袁崇焕三步并作两步跟了上来。
将那副圣旨收起,朱由校起身,走到屏风前,仔细的观察着上面的地图:“王琦说明日出发赴辽?”
不远处,王琦闻言勒马停驻,扭过头看了看袁崇焕半晌,回道:“起来吧袁大人,伱若有心,明日午时,东直门口,随我出发赴辽!”
这一拜,这一声,着实令四周百姓呆住,也令皇城上监视的小太监吓了一跳。
“蟒袍?是辽东王琦!”
“朝廷文臣,当街参拜辽东武臣!”
袁崇焕望着王琦的背影,先是茫然,而后眸中突然透出一股子决意,在东华门大街上,面对满街的百姓,对着王琦的背影深深一拜:“大人!下官跟随大人赴辽东,愿效犬马之劳!还望大人提携!!”
朱由校低垂着眼帘,瞥了一眼魏忠贤:“三个月时间,不需他摸到辽阳城的城头,只要他能够将战线拓到辽河一线,朕就能认他的功劳!”
“宁远侯只回了一句:若是有心,明日午时,东直门外,一起赴辽,”王体乾安排的人手倒是机灵,将王琦和袁崇焕的对话打听的一清二楚。
魏忠贤低着头,小心回到:“陛下,宁远侯只有三个月时间。”
小到一座堡垒,大到长河重镇,都有明确标识。
“陛下?”魏忠贤躬身道:“要不要派人封口,不让消息传出去?”
朱由校坐在大殿上,看着御桌上的白纸黑字,久久不能言语。
杨涟、左光斗、韩爌三人和王琦的赌局直接写在了圣旨上。
那是一幅关于辽东地理分布的舆图,比辽东经略熊廷弼桌上的那副山川舆图都要清楚明晰。
而皇城上,小太监也是咧咧嘴,探着身子向下观察。
当朝还属第一次。
“此为,用心于国事,”朱由校点了点头,回过头对着魏忠贤和王体乾道:“你们司礼监用人,也要挑选一些勇于任事的,敢于做事的,不用畏手畏脚,朕用人,向来不疑!叫你们的那些猫儿狗儿的,都把心放到肚子里,明白吗?”
“奴才明白!”魏忠贤和王体乾一同跪下叩首。
“看那袍服样式.应当是五品主事一类的文官,”士子模样的年轻人,顺着同伴的手指看向不远处,那是一身暗红色鎏金蟒服的年轻官员:“好似在拜见一个武官.”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文官当街向着武官下拜,还是东华门口,皇帝脚下。
朱由校的语气带着某种执念:“如果他王琦能够率兵光复辽阳城,那么一个国公朕都可以赏给他!”
可以说,方才殿内所有人,都知道袁崇焕那种人,那种性格的人,是不会放过这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的。
三月为期,谁都知道,如果这圣旨上的内容传了出去,将会引起如何的轩然大波。
写写文章,治民教化也许有用,但是上马砍杀,与老奴对垒,还是要靠着王琦。
“说,”朱由校的身子几乎贴在了屏风上。
人一旦为了前途,为了心中理想豁出去一次,便是再也没有了顾忌,行事作风转变极大。
“大人,方才宫中之事,还望大人恕罪!”袁崇焕额头上的伤口已经凝固,留下了一片褐红色血迹,对着王琦一躬身。
王琦坐在马上,一言不发,俯视这位算是自己名下的参议官。
王琦等人已经离去许久。
杨涟可以吗?
还是左光斗,韩爌,叶向高可以?
这也是朱由校从一开始便如此坚定的支持王琦的原因。
魏忠贤紧紧跟在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