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 第677章 明月

第677章 明月

    商辂对李贤说的,皇帝陛下再过些时日,会对名单有微调的事情,很快就应验了。
    正如商辂所讲,朱见深还是要用李贤的,当然也不能让李贤的脸就这样扔在地上不管了。
    所以他给徐有贞下了一道旨意,大概意思是说,当时朕没有看清楚,你什么时候把朕的首辅放在了副使中了,这不合适,快些拿下来。
    而当时徐有贞正在高调的准备先行南下勘察路线的时候,接到了这个旨意,他并没有丝毫的不快,高高兴兴的接下了圣旨,而后,便将李贤的名字从副使中减掉,在换上了礼部侍郎为副使。
    这些也都是在徐有贞的意料之中。
    因为徐有贞也清楚,自己这样做多少有些不合适,说白了,就是在恶心李贤,因王淼之事,撺掇韩雍弹劾自己的回报。
    而皇帝陛下同意,一来是对李贤有些不满,二来也是为了帮助自己能够出这口恶气罢了。
    见好就收,是徐有贞的人生格言。
    不出一个月,皇帝陛下同意南京各部请求,决定南巡的消息就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传开了。
    消息进入到了南京城后,这让南京六部官员都为之一震,兴致高涨起来。
    南京的官员,被称为大明官署第一养老院。
    即便你刚刚推职,还很年轻,但到了南京,你就很难有机会再剥离出来。
    大明的政治背景很是奇特,他有着两个都城,两套行政班子,可因为北京城的六部是围绕在皇帝身边的。
    所以即便南京六部也有部分的职权,可跟真正的六部相比,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但有一大部分的南京官员都不这么认为。
    应天府比顺天府少了什么,南京城跟北京城少了些什么。
    就是少了一个皇帝。
    要是皇帝来了。
    应天城瞬间就会超过顺天城。
    只要皇帝在应天府住上一段日子,就是在提醒着天下人,我南京也是都城,我们在南京的官员们也不是真的摆烂,也不是真的养老。
    我们只是在翘首以盼等着陛下回老家看看。
    南京两个大人物,魏国公徐承宗,镇守太监刘桂,几乎都是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南京的镇守太监刘桂,可不是张保的亲信,他是跟张保一个时期的人物,在正统六年,曾经担任过御马监的提督太监,是因为得罪了王振,才被安排到了南京城担任镇守太监。
    刘桂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开始差人查验皇宫。
    每一座宫殿都要检查。
    虽然旨意上说着,不能大规模的修缮皇宫,可刘桂也只能听听,必须的修缮肯定是要的。
    不然,皇帝陛下住进来,正跟大臣们说话的时候,忽然掉下来一片瓦,这多少有些不合适了吧。
    而此时的南京皇宫并没有遭到什么人为的破坏,只是前些年,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夏天,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当时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可这个不祥之兆也没有给太上皇朱祁镇一点点警觉,导致他在五个月后,成功成为了与徽钦二帝一般的存在。
    谨身殿,华盖殿被雷火击中后,整体的修缮在成化元年开始,到了成化三年,便已经修缮完成……
    皇帝南巡,终究是大事。
    徐有贞也早早的下来了。
    他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才到了南京城。
    这一路之上他们一行人走走停停,勘察路线,整修名胜。
    等到徐有贞到了南京城后,这个南巡的路线也几乎被敲定了……
    下面的臣子忙忙碌碌,而作为南巡当事人的朱见深便显得很是惬意。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呆在皇宫之中,过着枯燥且乏味的日子。
    明月高悬。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也覆盖了整个紫禁城。
    而此时的乾清宫中。
    朱见深正在看着来自安南石彪的奏章,石彪的奏章之中,将安南现阶段形势,全方位的给皇帝陛下禀告了一番。
    在安南北方,现在有明军八万余人,土司随军三万余人,这块地方已经完全处于了大明的统治中。
    而在安南的南方,只有明军三万余人,土司随从五千余人,驻扎与清化城。
    下面的主要地区,都是靠着南方的乡绅治理,明军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统治地位。
    而总共在安南的明军有十一万人……
    石彪在奏章之中,对皇帝陛下也有了一个请求。
    就是他想常驻安南。
    他要时刻镇压乡绅,稳定局势,等到南方被彻底的平定,大明在安南起到决定性统治后,他再回转京师。
    看了许久之后,朱见深将奏章放下来……
    石彪想要留在安南,应该是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关吧……
    石彪留在安南,就证明他愿意离开大明的权力中心,也愿意离开京师这个花花世界。
    朱见深想着石彪“英武”的模样,又想起当年的那个梦,苦笑一声。
    当年的自己做梦,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