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騙了康熙 > 第九十八章 房師的“提點”

第九十八章 房師的“提點”

  見面之后,就見一名身穿青緞便服的中年男子,端坐于太師椅上。
    玉柱趕緊長揖到地,畢恭畢敬的說:“門生玉柱,拜見房師大人。”
    梁惠農笑著擺手道:“勿須如此多禮,坐吧。”
    玉柱斜著身子,側身坐在太師椅上,且只坐了半邊屁股。
    梁惠農暗暗點頭,他本以為玉柱,最快也要后日上午才能來拜謝師恩。
    按照常規,張榜的第二日,謝座師。周農這個房師,自然要靠后了。
    沒想到,上午剛張了榜,玉柱下午便來登門道謝,竟與囂張跋扈的隆科多,有著迥然不同的謙遜作派。
    梁惠農心里舒服了,也就有了談興,便很“自然”的想起了貢院里發生的事兒。
    他笑著說:“說起來,你的卷子做得確實漂亮,一看就知道往日里下過了一番苦功夫。”
    這話隱含著多重意思,玉柱一時判斷不明,便試探著說:“不瞞房師大人,門生參加鄉試之前,曾游學于江南的九華書院,竊以為受益匪淺。”
    “哦,竟有此事?難怪了,你的文章凝練通達,遣詞用句也很精妙,老夫一眼便瞧進去了。”梁惠農這話看似平常無奇,實際上,已經透露出了很多意思出來。
    很多時候,聽話不僅要聽音,還要看具體的神態和動作,綜合起來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有些場面話,看似云遮霧繞,令人摸不清頭腦。但是,仔細一琢磨,其實大有學問和深意。
    以梁惠農的同考官身份,他本來就是玉柱的薦卷房師,卻偏偏拿一眼便瞧進去了說事,這就很有些意味深長了。
    反過來說,就是有人并不支持玉柱的好文章了。
    玉柱當即明白了,他的所謂解元頭銜,恐怕是在貢院里,引起了一番不小的爭執吧?
    由此推導下去,主考官李光地并不見得很樂意錄他為解元。
    因為,能夠拍板決定誰是解元的考官,唯有李光地。
    李光地是什么人?他可是康熙朝的不倒翁。
    據湯炳的笑談,李光地陰人的習慣,從來都不是從正面進攻,而是選準了時機,從你身后一刀致命。
    以前,滿洲重臣們格外的歧視漢臣,自從達爾壽吃過大虧之后,已經收斂了許多。
    禮部滿侍郎達爾壽,曾經當面斥責李光地,是個奸邪小人。
    李光地不僅沒有反嘴,而且還很誠懇的接受了批評。
    沒過多久,達爾壽就倒了血霉,不僅被罷了官,而且全家都流放去了寧古塔。
    剛開始,也沒人知道是李光地做的手腳。
    有人從寧古塔赦免回京之后,大家這才曉得真相。
    達爾壽寫的奏折里,出現了不利于滿漢團結的句子。
    原本,康熙只想把達爾壽革職留任,以觀后效。革職,看起來丟了官,但是,級別還在,隨時隨地都可以起復原缺。
    當時,李光地正好在南書房內當值,他只說了一句話,滿漢一家親,我大清的江山方能永固。
    于是,達爾壽就躺下了,全家都被流放去寧古塔吃冷空氣了。
    咳,這就和大家都害怕梁九功,其實是一個道理。
    朝堂上的臣子,豈有不犯錯之理?
    你犯錯誤的時候,梁九功就伺候在康熙的身邊。趕上康熙大發雷霆的時候兒,梁九功只需要提醒一下,你曾經犯過的舊惡。
    嘿嘿,那個后果就很酸爽了。
    此行不虛也!
    玉柱得了這個極其重要的內幕消息,馬上就意識到,落榜的秀才們,很可能要鬧事。
    隆科多得了玉柱派人遞來的口信,馬不停蹄的回了步軍統領衙門,召集手下的將校議事。
    議事的主題,其實就一個。不管是誰的管區內,若是聚集了鬧事的秀才,輕則丟命,重則死全家。
    “諸位,我隆老三提前道個歉。將來,若有小小的得罪之處,還請見諒了。”隆科多此言一出,他的部下們就全都明白了。
    不管是誰,只要是轄區內出現了聚眾鬧事的秀才,就等著挨隆帥的刀子吧。
    死命令的效率最高,殺傷力也最大!
    潛臺詞其實是:老部下們以前的功勞再大,只要這一次轄區內鬧出了大亂子,就被徹底否定了!
    散會后不久,順天府的貢院、孔廟門前,各大衙門的門前,尤其是外城南邊的各省會館附近,瞬間布滿了隆科多的手下巡捕和八旗兵。
    玉柱,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親爹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沒有絲毫的愧疚之感。
    咳,就算是玉柱跟人說,他不靠爹,你以為有人會信么?
    本來就是個公開拼爹的吃人社會,誰的爹厲害,誰就是你大爺。爹不行,就要精通裝孫子,如此而已。
    原本,本次鄉試的考官們,皆以為,落榜的秀才們會來鬧事。
    誰料,整個京城內外,被隆科多的部下們,圍得水泄不通。別說聚眾鬧事了,就算是小偷小摸的賊,都嚇得躲出了京城。
    一連十日,等順天府內各州縣進京趕考的秀才們,大部分離開了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