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吹拉彈唱的新校書,都安排上吧。”
這劉昌云一張嘴,就是內行話。
吹拉彈唱的新校書,也就是以前從未陪過劉昌云的校書。
類似月香院這種場所,為了持續招攬生意,校書媽媽必然會不定期的更換一輪校書姑娘。
畢竟,客人每次來,都面對著老面孔,豈有不膩味之理?
校書媽媽,這是雅稱。
出了四九城,校書媽媽的稱呼,可謂是多種多樣了。
在杭州,她們被稱為吃腿兒飯的媽媽。到了蘇州,她們又成了清吟小班的媽媽。
至于,低檔的這類場所之中,叫法更多花樣翻新了。諸如,窯姐兒媽媽,私窠子媽媽,數都數不清了。
很快,就來了十幾個漂亮姑娘,她們懷里要么抱著琴,要么拿著笛子,要么握著簫。
自然,抱箏的漂亮姑娘,也是必不可少的。
校書媽媽站在姑娘們的最前頭,哈著腰,笑道:“不瞞劉老爺和各位爺,這十幾個姑娘,擅長一起獻藝,不如就叫她們聯手彈奏一回?”
玉柱不禁微微一笑,有競爭,必有提高,這不就是十幾樂坊的雛形么?
實際上,唐朝宋朝明朝的教坊司里,類似的組合型演出,可謂是比比皆是。
只是,大清朝之后,除了宮廷演出之外,權貴們的私下玩樂,大多以獨奏為主,而不是合奏。
見劉昌云點了頭,校書媽媽簡單的交代了姑娘們要聽話,便知趣兒的退出了雅間。
合奏開始后,就連玉柱這個沒啥藝術細胞的家伙,都覺得演奏得很不錯。
還真別說,只要舍得花錢,此間的服務就是到位。
十幾位校書姑娘合奏的同時,事先點好的美味佳肴,流水介的端了上來。
老十二啥沒吃過?但是,他看著面前的那盤熊掌,依然驚艷了。
“我說玉二爺啊,連熊掌都有,可見有錢可使鬼磨,此言不虛也。”老十二故意調侃玉柱。
玉柱微微一笑,別看老十二是皇子阿哥,在宮里能夠吃上熊掌的機會,也是有限的。
說白了,宮里的御宴雖然必上熊掌,但是,冷熊掌有啥吃頭?咬都咬不動,只能干看著罷了。
滿洲上流社會的宴席,只要上了熊掌,就是頂流的豪華盛宴了。
但是,哪怕是老佟家這種頂級門第,一年也難有幾次熊掌宴。
道理其實很簡單。皇家雖然沒有明令禁止民間吃熊掌,卻壟斷了熊掌出關的道路。
說白了,熊掌被運出柳條邊門的時候,就被八旗兵給攔截沒收了。
沒有道理可講,就是徑直沒收了,還要抓人,打板子,甚至是砍腦袋。
此地居然出現了熊掌,可見,必定是從關外走野路子運過來的私貨。
如今的關外,可不是張大帥掌權時的東三省。
清太宗皇太極,為了保護關外的龍興之地,防止漢人偷著挖寶采參,特意下旨修了老柳條邊。
老柳條邊,東至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
沿線上土壘起三尺寬三尺高的土堤,土堤上每隔三尺呈狗咬紋狀栽植一棵柳樹,柳樹與柳樹之間用繩子連結,被稱之為插柳結繩。
在土堤外側,順柳條邊平行延伸挖有上寬八尺,下寬五尺,深九尺的壕溝,有水源的地方壕溝內放水。
大清入關后,為了向世人宣示皇權皇威,柳條邊又向北延長了600多華里,這新增的600多華里柳條邊,被稱之為新邊。
由于有柳條邊墻阻隔,車馬和行人出行,不論繞行多遠,都必須從各邊門出入,接受守門八旗兵的嚴格盤查。
鍬、鎬、纖、鋸、箭、刀、槍等器物一律不準帶入邊內,木材、沙金、草藥、熊掌和人參也一律不準帶出邊外。
整個柳條邊,最重要的一個邊門,叫作英額門。
英額峪是從盛京沿渾河進入長白山區的唯一通道,也是從柴河溝和清河溝進入龍興之地的古道,因此此地被設立了英額門。
老十二湊到玉柱的耳旁,小聲說:“沾了你的光,爺居然吃上了熱氣騰騰的熊掌了。”
“我們三鼎甲一起出資請的客,可不得撿貴的上么?”玉柱微微一笑,和老十二說了咬耳朵的話。
老十二笑瞇瞇的說:“你小子有的是錢花,汗阿瑪曾經親口說過,你阿瑪沒少撈。”
玉柱淺淺的一笑,在這康熙朝,隆科多啥時候不貪了,這九門提督也就做不下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君主一個招。
到了雍正朝,誰敢亂伸手撈黑錢,擎等著抄家賣妻女吧!
(ps:柳條邊和熊掌的老典,講得很細膩了,也該賞幾張月票了啊。兄弟們,又從90名跌落了的下去,拜托鼎力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