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騙了康熙 > 第154章 康熙的和紳

第154章 康熙的和紳

個無利不起早罷了。
    雍正登基后,一面強行把火耗歸公,一面發養廉銀,就是看穿了做官的本質。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千里外去做官,就為了當個吃不起肉的大清官?
    別逗了!
    玉柱知道康熙的擔憂,便笑道:“臣有一策,可使各地督撫狠抓私鹽。”
    “哦,快快講來。”康熙太缺錢花了,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刺激下邊官員沖政績的法子,玉柱知道的不要太多了。
    他微微一笑,說:“回皇上,臣有一極其市儈之策。若是廣東省內銷官鹽甚多,則獎賞該巡撫一定比例之銀。同理,若該知府或該知縣完成了包銷的鹽銀,均予重賞,則國庫之虛,可緩解矣。”
    以德治天下,從皇帝到臣下,個個都羞于言利。
    但是,無利誰會賣命去干呢?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滿嘴道德文章,骨子里卻是無官不貪。
    玉柱的身份太低了,若不是機緣巧合,難有單獨召對之機。
    機會難得,玉柱自然要在皇帝的心目中,奠定他會搞錢的深刻印象了。
    皇帝的身邊,壓根就不缺馬屁精,缺的是擅長搞錢的能吏。
    雍正為啥那么的寵信田文鏡?歸根到底,不就是田文鏡不怕得罪官紳,不惜采取暴力的方式,強力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大大的搞來了錢么?
    乾隆想花多少錢,和紳就能弄來多少錢,還沒有惹出太大的麻煩來。
    滿朝幾萬官員,就數和紳最能搞錢來花,晚年的乾隆豈能不倚賴之?
    嘿嘿,康熙之和紳,玉柱之所愿也!
    康熙仔細的琢磨了一番,越琢磨,就越覺得玉柱所言,甚為有理。
    只是,此策確實極為市儈,很容易惹來翰詹科道的清流們的非議。
    康熙,那可是打仗的老行家了。平三藩,收臺灣,三征準噶爾,北擊羅剎國,差不多打了半輩子仗了,戰爭經驗異常之豐富。
    他缺的只是錢而已!
    “魏珠,搬個錦凳來,上茶,讓這小子慢慢的說。”康熙想搞錢的時候,待人格外的寬仁。
    玉柱謝恩之后,心安理得的坐到了錦凳之上,不慌不忙的拿著茶盞,潤了潤唇,卻沒喝。
    喝多了茶水,急著要上官房,那就麻煩大了。
    “除此之外,尚有何策?”康熙這一問,早在玉柱的意料之中。
    晚年的康熙,屬于又當又立的范疇,既想搞到錢去打準噶爾,又不想落下盤剝百姓的罵名。
    “回皇上,臣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江蘇和浙江,這二省,可謂是魚米之鄉,膏腴之地,可試行攤丁入畝也。”
    攤丁入畝之策,并不復雜。難的是,全面鋪開之后,官紳皆怨。
    玉柱的這個建議,就包藏了自己的小心思了。
    抽富省之錢,補貼朝廷之用,此所謂財政轉移也。
    這個倒沒啥!
    主要是,這兩省官紳的靠山,皆為漢臣。在朝廷之中,真正掌權的都是滿臣。
    說白了,江浙兩省的官紳得罪了,也就得罪了。不至于對玉柱這個滿洲豪門子弟,帶來太大的風險。
    “民怨必沸騰,何解也?”康熙當了四十五年的皇帝了,政治經驗異常之豐富,他很快就抓住了核心問題。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沒說出口的話,其實是,若激起民變,何以治之?
    “回皇上,浙省之民,皆喜從商。以微臣之見,可令寧波府開埠,允許與洋商做生意。則必可解民怨之憂也。”玉柱的意思,說的很清楚。
    攤丁入畝之后,等于是朝廷挖了江浙兩省官紳們的肉。
    本著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原則,朝廷憑空多收了錢走,如果不作出彌補的話,民變就難免了。
    經濟之論,也就是怎樣搞錢的法子,無論怎么去探討,都是皇帝最關心的問題。
    玉柱在乾清宮里,這一坐,便是一個半時辰。
    末了,康熙又問玉柱:“為何不在直隸推行?”
    嘿,這話就很有點誅心了。
    直隸是什么地方?
    黃帶子和紅帶子遍地爬的地界啊。
    清兵入關后,八旗貴族們大肆圈地,整個順天府及直隸,最好的上等良田,全被旗人占了個精光。
    權貴們的莊子,全在四九城附近呢。
    玉柱若是建議在直隸搞攤丁入畝,嘿嘿,也別惦記著山陵崩之時占便宜了,全體滿洲貴族們的唾沫星子,足以淹死他。
    說白了,玉柱敢挖滿洲權貴們的肉,他們就敢要了玉柱的小命。
    “回皇上,如此重大的國策,自然需要試行的,切不可操之過急。令人人皆受損,導致阻力過大,絕非善策也。”
    玉柱的回答滴水不漏,令皇帝很滿意,便賞了一頓豐盛的午膳。
    (ps:感謝老少爺們的支持,讓本書的成績遠超預料,玉柱給大家拜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