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時分,玉柱被杏蕊叫醒,洗漱更衣,陪著李四兒用罷早膳后,才朝著垂花門那邊走去。
垂花門,也就是二門外,因是欽差的緣故,玉柱的出行隊伍,明顯壯大了許多。
照大清會典的規定,欽差大臣或是官員,必須維持住皇威。所以,玉柱的出行隊伍,有了驚人的變化。
首先就是,官轎由二人抬,變成了四人抬。不過,官轎的形制,依舊是錫頂,皂蓋和皂帷。
由于玉柱說得很委屈的緣故,康熙被觸動了護短的情緒,特賜了一整套的欽差儀仗。
計有:黃龍旗兩面,欽差官銜牌兩面,王命旗牌八件,題銜大烏扇一柄,黃羅傘蓋一柄,旌一個,金節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王命旗牌的定制為:旗與牌各4件,旗用藍繒制作,牌用椴木涂以金漆。
大清沒有尚方寶劍的名目,欽差、總督或巡撫,只要授予了王命旗牌,就有便宜行事的特權。
通俗的說,就是緊急情況下,必須馬上予以處置,玉柱可以請出王命旗牌,殺人!
只是,玉柱才不傻呢,他區區一個從四品的芝麻官,公然在四九城里擺開全副欽差儀仗,那叫找不自在。
所以,玉柱今天出行的儀仗,也就是欽差的官銜牌打頭,以前就有的四品儀仗及官轎,緊隨其后而已。
至于,旗牌傘扇之類的御賜物,玉柱一件都沒用。
明亮的光線下,玉柱走到兩塊官銜牌前,就見左邊寫著:欽差監督崇文門,右邊則為:奉旨管理巡稅營。
巡稅營者,崇文門監督所節制的稅兵也。
這個巡稅營,參照的是綠營建制,為首的是個千總,手下大約有五百余名稅兵。
正因為有這些稅兵們的存在,不夸張的說,玉柱勉強算是摸到了兵權的邊。
只不過,這些稅兵們手里的裝備,異常之簡陋。無甲無弩,僅有刀槍,連弓都沒有。
不過,就算是裝備再簡陋,再不能參加野戰,這也是十六歲的玉柱,掌握的第一支準軍事力量。
所以,牛泰和拜興,今天都背弓帶刀的跟來了。
因玉柱另有打算,心腹的管事和小廝,如吳江、吳盛、胡彪和劉武等人,也都準備帶去衙門。
總之吧,一人得道,雞犬跟著升天矣!
拜興一直想回豐臺大營,但是,現在和一起不同了。玉柱不可能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把心腹安插進豐臺大營。
聽說可以繼續帶兵,而且,還可以繼續領厚祿,拜興就算是再蠢,也知道該怎么選擇了。
至于牛泰,玉柱別有一番安排,暫時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切收拾停當之后,玉柱登上了四人抬的欽差官轎,帶著不大不小的隊伍,去崇文門外大街,上任了。
按照會典的規矩,就算是再怎么精簡,初次上衙的欽差官銜牌是不可能被減掉的。
如果,在路上碰見了李光地或是吳琠,他們也都要給玉柱讓道,以維護皇權至高無上的威嚴。
嘿,真出現了這種場面,就實在是太尷尬了,會被罵作不懂事的。
所以,玉柱故意錯開了官員們上衙的高峰期,等到天光大亮了,才帶著隊伍出行。
玉柱抵達衙門口的時候,孫承運、劉瞰和趙東河三人,早就到了。他們領著全衙門的官吏,一起站到大門外,恭迎欽差監督的到來。
在孫承運等人的簇擁下,玉柱邁著四方步,走進了監督衙門的大堂。
等玉柱站到大堂正中間的書案前,以孫承運為首,黑壓壓的人群,一路從大堂里頭,跪到了大門。
“副監督兼總辦委員,臣孫承運,恭請圣安。”
玉柱站得筆直,抱拳拱手,向左高高的一舉,朗聲說:“圣躬安。”
這一刻,皇權的至高無上,威風凜凜也!
說句心里話,接上諭,玉柱已經有多次經歷了。但是,當欽差,這還是頭一遭呢,玉柱自己也覺得格外的新鮮。
玉柱在正堂中央就座之后,孫承運等人,分班次落座。
這時,另一位副監督德永,隨即躍入玉柱的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