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騙了康熙 > 第210章 欽差的氣派

第210章 欽差的氣派

    在午門正式接了大詔之后,玉柱和張廷玉略微商量了一下,決定三日后啟程南下廣東。
    從京城南下廣東,按照慣例,都是先走大運河,抵達了杭州之后,再從杭州灣換船走海路去廣東。
    實際上,很早就有人主張,罷漕運,改為海運。
    但是,漕運牽扯到了運河兩岸,百萬漕幫人士的生存大計。
    康熙擔心逼反了這些人,惹得江南大亂,也就否決了漕糧走海運的提議。
    這個就和包產到戶一樣的邏輯。單個農民的生產效率,肯定遠遠不如米國那種機械化的大農場。
    但是,包產到戶給農民們留下了一條退路,最大程度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同樣是欽差出京,玉柱是從三品的三等阿達哈哈番,屬于欽差大臣的范疇,出京必須乘坐八抬官轎。
    張廷玉只是區區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只能是乘坐四抬官轎的欽差官員了。
    照例,欽差大臣出京,必有禮部的堂官,于京城東郊的十里接官亭,置酒筵送行。
    今天,來給玉柱送行的是,禮部右侍郎富山。
    隔著老遠,富山就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行來。。
    只見,玉柱的隊伍之中,當先的是八名差役,抬著四面碩大的銅鑼,一邊走,一邊敲,鑼聲連響十九下。
    按照大清會典的規矩,督撫出行,鑼響十三下,稱為十三棒鑼。
    欽差大臣出行,則是鑼響十九下,以顯示皇權的威嚴。
    密密麻麻的回避和肅靜的警告牌,撲面而來,其后則是十幾面玉柱的官銜牌。
    官銜牌之中,最醒目的一對,上書幾行金字: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恩科殿試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本朝尤重科舉正途取士,所以,玉柱點狀元的官銜牌,居然比欽差出典廣東鄉試正主考的官銜牌,還要大一圈。
    八抬大轎的前邊,由一對代表了至高無上皇權的金瓜開道,其后是旌和金節,一對黃龍旗,一柄黃羅傘蓋,一柄題銜大烏扇。
    在大隊伍的末尾,一隊大約五十多人的差役,肩扛紅纓槍,腰挎長刀,排著整齊的隊列,肅然而行。
    這個是玉柱和老皇帝討價還價之后,得來的福利。
    粵海關附近的海面上,海盜叢生,安全確實很成問題。玉柱就找老皇帝要了巡稅營的五十幾個軍官種子,讓他們跟著一起去廣東。
    區區五十幾個稅丁而已,又不是正經的綠營官兵,老皇帝難免就大意了,滿口答應了玉柱。
    為了突出好色之心,減輕老皇帝的戒備之心。
    玉柱故意和老皇帝糾纏著打嘴巴官司,直到“下千兩”之前,楞是磨得康熙松了口,答應他可攜二婢南下。
    所以,欽差八抬大轎的后頭,跟著幾輛馬車,馬車里坐著杏蕊和杏嬌。
    玉柱原本是想帶上寒霜的,秀云卻說,寒霜并不是通房婢,即使帶去了廣東,也不太方便。
    嘿,這分明是借口而已!
    玉柱心里有數,秀云故意安排了兩個杏,陪著他南下,就是不想他在外頭沾花惹草,招了麻煩上門。
    杏蕊和杏嬌,既是秀云的陪嫁大丫頭,又是玉柱名正言順的通房婢,一起帶著南下,倒也合適。
    在玉柱大隊伍的身后,張廷玉的隊伍,就要寒酸多了。
    不過,張廷玉乃是城府極深之人,他自然是不可能表露出任何異樣情緒的。
    等玉柱下轎之后,禮部右侍郎富山率領僚屬們,一起跪下,大聲說:“禮部右侍郎,臣富山,恭請圣安。”
    “圣躬安。”玉柱代表了皇帝受了禮之后,緊接著,長揖到地,恭謹的說:“卑職玉柱拜見右堂大人。”
    六部的尚書和左右侍郎,皆為堂官。其中,尚書又稱部堂大人,左侍郎為左堂大人,右侍郎則為右堂大人。
    官場上的稱呼,只要叫錯了,就會得罪人。
    富山見玉柱十分的知禮,原本的不佳看法,立時減輕了許多。
    畢竟,在官場之上的幸進之徒,還這么的年輕,必定會惹人眼紅嫉妒的。
    大約半刻鐘之后,客套已畢,富山手捧酒盅,遞到玉柱的面前,溫和的說:“祝一路順風,馬到成功!”
    “借右堂大人的吉言,卑職惟愿平安爾。”
    玉柱先后三次接過酒盅,先灑蒼天,再灑厚土,最后敬君父。
    儀式到了位之后,玉柱、富山和張廷玉三人,一起仰脖飲盡盅中酒,含笑拱手而別。
    因為欽差出京的緣故,通州的官船碼頭上,已經早早的戒了嚴。
    碼頭之上,停了五艘兩層樓高的大官船。
    落轎之后,身穿黃馬褂的玉柱,剛一露面。
    前來恭送欽差的父母官,順天府丞、順天府東路廳捕盜同知、通州知州和三河知縣,一齊跪倒相迎。
    “臣等恭請圣安。”
    “圣躬安。”
    行過拜君之禮后,玉柱拱著手和順天府丞見禮。
    玉柱的本官是從四品,比正四品的順天府丞略低半級。但是,玉柱有從三品爵位在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