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就聊到了沈逸現在電視上盡管首播完結,但依舊在各個地方臺上熱播的電視劇《地下交通站》了。
演員張桐對于這部劇評價很高,不過于合偉只是聽過卻沒看過。
張桐看了看時間,此時也不過在晚上九點出頭,當即是開口提議道:
“沈逸兄弟、于哥,反正咱們吃的也差不多了,要不然就在這看看吧,沈逸兄弟的電視劇估計還能看個一集多點。”
沈逸笑了笑無所謂道:“我都行,看于哥吧,喝酒聊天呀還是看看電視。”
“那就看看唄,我平時電影看的多一點,這連續劇尤其是喜劇還真看的少,我也學習學習。”于合偉笑著道。
飯菜已經吃的差不多了,簡單收拾了一下后,就留下了盤小蔥拌豆腐就酒,三個人當即打開了酒店房間的電視。
今天電視上《地下交通站》播的是第十三、十四集。
這兩集的劇本是當時劇組的一位編輯成剛寫的,其內容頗有幾分諜戰爽文的感覺。
客串的演員劉亞津飾演的是一位被我軍俘虜后,粗懂我軍幾率的小老百姓,結果剛回家就被鬼子長官黑藤給抓回來當了教官。
專門教授偽軍當我軍的注意事項,為的是最后假扮我軍去試探一個模范村是不是私通我軍的假模范村,實為堡壘村。
結果因為這次的活動是在蔡水根所在的鼎香樓訓練的,所以得知計劃的蔡水根在把消息傳出去后。
堡壘村的村民知道來試探的是偽軍以后,直接就是對著一頓猛打,訓練的一波偽軍就活下來兩三人。
這要是在別的諜戰劇中,就這樣一個劇情,加上緊張的bgm,各式各樣的博弈可能得拍個四五集。
但《地下交通站》作為一部抗戰喜劇自然是不一樣的,反而是把大段的內容放在前期訓練偽軍當我軍的身上。
看著一幫歪瓜裂棗的**似模似樣的去學我軍,頗有一種朱、陳經典小品《主角和配角》中陳穿上我軍衣服之后的調性。
種種反差把第一次看這劇的于合偉看的哈哈大笑,差點樂掉了大牙。
不過一直有留意于合偉表情的沈逸,還是從對方看完之后的表情中看到了幾分的不解,當即也是有些好奇道:“怎么了于哥,感覺哪里不對嗎?”
“也不能說不對,不過…………怎么說呢,因為我不搞喜劇純外行啊,以我自己角度瞎說一句,這樣一個計劃的提出,從獲取情報到送出情報,到偽軍基本全被打死,是不是有點太簡單,顯得稍微有點兒戲了?”
于合偉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主要看對劇的定位是什么樣了,對咱們這樣的偏嚴肅的劇來說,那就是純玩鬧,不過對喜劇來說,其實這樣的內容設計算恰到好處的。”
“不過于哥您這樣的想法沒毛病,這部劇下邊有不少喜歡看嚴肅抗戰劇的觀眾不喜歡的,說我們歪曲歷史,輕松戰爭。”沈逸笑了笑道。
“那你們拍的時候沒想到這些問題嗎?”于合偉好奇道。
沈逸道:“那肯定想到了,當時拍這部劇的時候,我和導演英達的想法就是,拍出一部給從哪個時期過來的老人、更年輕的觀眾都能看的進去的抗戰題材片子,也就是說看那種嚴肅抗戰片的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受眾。”
“我認識幾位喜歡這部劇的觀眾,他們有的就是已經從戰爭中幸存下來的老人,他們也喜歡看抗戰片,但是他們看的都是抗戰連續劇,而且一般都會把悲劇的部分跳過,只看打鬼子的劇情。”
“您說他們會不懂這樣的片子,這樣的劇情很假嗎?那當然是知道的,跟真的比電視劇、電影再怎么還原都是小兒科。”
“但是這就和爽片的一個概念,現實中就已經經受過很多苦難了,難不成還要在休閑的過程中再無數次看真實的慘劇嗎?他們就想看一些自家軍隊不死人,把鬼子打的屁滾尿流的不行嗎?”
“其實我覺得這就像《ts大地震》電影出來的時候,當時經歷過地震的人去看電影,看見一塊石板壓住兩個孩子,抬起一邊另外一邊就得壓下去,一生一死。”
“最后小男孩獲救,大家都以為女孩死了的時候,大晚上一場雨女孩又神奇的活過來了,對于沒有經歷過這些,單純是看“深度”“邏輯”的一部分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這樣太假了。”
“女孩都死那么久了,怎么就一陣雨就活了?這概率得多小啊?但是對于經歷過傷痛的人和廣大觀眾來說開心嗎?肯定開心啊,這就夠了。”
“難不成因為要寫實,要嚴肅,就非要把小女孩寫死,讓選擇弟弟的他媽一輩子都活在愧疚中嗎?就非得把悲劇一直進行下去?”
“就像得了癌癥活不了兩個月的病人,醫生按理說是應該實話實說的,你馬上就要死了,回去準備后事吧,我知道一家賣墳地的能打八折要不要推薦給你。”
“但是這話真能這么說出口嗎?你不得有點人文關懷的善意欺騙他嗎?”